【爱历史】害死杨令公这个黑锅,不能再让潘美背了

在崇拜英雄的中国 , 杨家将的故事堪称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传奇故事 。
【爱历史】害死杨令公这个黑锅,不能再让潘美背了
文章图片
绘画:杨家将
千百年来 , 人们将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搬上舞台 , 将其编成小说评书 , 在民间广泛传播 。
以杨令公为首、以佘太君、杨七郎、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等为主的杨家英雄群体 ,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 耳熟能详 。
金沙滩血战、杨令公碰碑、杨七郎被害 , 杨五郎出家 , 佘太君出征、穆桂英挂帅等等 , 几乎每个上了岁数的中国人都能扯上一段 。
尤其是老将杨令公 , 他身经百战 , 威震四方 , 人送外号“杨无敌” , 后因奸臣潘仁美的陷害 , 在陈家谷战役中身陷重围 , 在潘不发救兵、突围无望的情况下 , 头撞李陵碑壮烈而死 。
每当看到这个片段 ,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为杨令公的遭遇扼腕叹息 , 为潘仁美陷害忠良、见死不救的卑鄙行为瞋目切齿 。
作为害死杨令公的主凶 , 潘仁美几乎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大奸臣 , 不但自已遗臭万年 , 而且祸及潘氏后代子孙 , 就像秦岳两家一样 , 民间逐渐形成了“潘杨不两立”、“潘杨不通婚”的说法和习俗 。
实际上 , 有关杨家将的故事 , 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民间的艺术加工 , 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杨宗保 , 也没有穆桂英 , 杨家将中的众多英雄人物和事迹 , 都是后世虚构的 。 正史中的潘仁美 , 不但不是奸臣 , 反而是知兵善战、有勇有谋、战功赫赫的北宋开国名将 。
下面 , 让我来为你揭开杨令公之死的真相吧 。
杨令公 , 本名杨业 , 原名杨重贵 , 麟州新秦(今陕西省神木县)人 。
杨家本是麟州地方上的豪强 , 世代习武 , 称雄于当地 。
在五代政权交替的混乱时期 , 为了自保 , 杨业的父亲杨弘信纠集人马 , 大练兵丁 , 抵御辽国的入侵 。
后晋时期 , 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荐举自己的弟弟刘崇为麟州刺史 , 杨弘信趁机与刘崇结交 , 并让自己的大儿子杨重贵随侍刘崇左右 , 杨重贵为人洒脱 , 善于骑射 , 深得刘崇的喜爱 , 将其收为义子 , 并赐名为刘继业 。
刘知远建立后汉后 , 刘崇被任命为太原留守 , 不久加授为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 。
四年后 , 后汉被后周取代 , 刘崇为对抗后周 , 自立为帝 , 建立北汉政权 。 作为刘崇最信任的将领 , 刘继业骁勇善战 , 屡立战功 , 北汉军民称其为"无敌" , 并被刘崇封为建雄军节度使 。
【爱历史】害死杨令公这个黑锅,不能再让潘美背了
文章图片
绘画:金刀杨令公
公元979年 , 宋太宗御驾亲征北汉 , 经过数月苦战后 , 北汉皇帝刘继元被迫投降 , 但刘继业为报答刘氏之恩 , 仍据城坚持战斗 。 宋太宗早就听说过刘继业的大名 , 便让刘继元劝他投降 , 刘继业有感于宋太宗的诚意 , 再加上他也有志于国家统一 , 便解甲来见宋太宗 , 宋太宗非常高兴 , 令其恢复本姓 , 并授予右领军卫大将军之职 , 刘继业从此复姓杨氏 , 去掉继字 , 改称杨业 。
后来 , 宋太宗考虑到杨业具备丰富的对辽作战经验 , 又任命他为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 受大将潘美节制 。
潘美 , 便是杨家将故事中的大奸臣潘仁美的原型 。
潘美 , 字仲询 , 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人 , 年轻时风流
倜傥 , 胸怀大志 , 他曾对村里人说:大丈夫不立功名、取富贵 , 一辈子碌碌无为 , 岂不羞耻?于是前去投奔柴荣 。
潘美武艺高强 , 性格豪爽 , 胆识过人 , 颇得柴荣的赏识 , 柴荣登基后 , 提拔他为侍从武官 , 参与军政事务 , 和执掌禁军的赵匡胤一见如故 , 关系密切 。
公元954年的高平之战 , 是周世宗柴荣上台后的立国之战 , 这一战 , 柴荣御驾亲征 , 鼓舞士气 , 扭转不利战局 , 大败北汉、契丹联军 。 在战役进行中 , 潘美率几千士卒扼守江渚岭 , 阻击北汉援军 , 立下大功 , 战后被提拔为西上阁门副使 。
赵匡胤陈桥兵变时 , 潘美冒着被后周夷灭九族的风险回开封报信 , 成功说服后周众臣接受现实 , 帮助赵匡胤兵不血刃完成权力交接 。
镇守陕西的
保义军节度使
袁彦 , 向来与赵匡胤不对付 , 赵匡胤担心他不听使唤 , 潘美自告奋勇 , 单枪匹马前去会见袁彦 , 一番掏心窝子劝说后 , 袁彦心悦诚服地跟着潘美入朝觐见赵匡胤 , 表达忠心 , 对其他摇摆不定的节度使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