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价值出众的黄瓜( 二 )


文章插图
药用葫芦素
不过,因为它的药用价值就让大家在餐桌上坦然接受这种苦味,很不现实,在栽培过程中如何避免苦味瓜产生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氮肥用量
氮肥过多会影响对磷、钾、钙等元素的吸收,引起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造成徒长,致使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主要供给叶片、植株生长而不是运输到果实,果实营养失调且有机物积累不足,会增加苦味瓜产生几率 。
2、 温度过高或过低
高于32℃且持续时间较长,叶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下降,且温度高会导致呼吸作用增强,加大光合产物的消耗造成营养失调,也会引起苦味的产生;气温过低,尤其是持续低于12℃时光合能力降低且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同样会造成营养供给不足和营养失调,继而增加苦味素的产生 。
3、 光照不足
光照是植物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黄瓜的光补偿点(可简单理解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即在这个光照强度下,植物不增重也不瘦饿)为2000lx,连阴天光照持续较较弱时,黄瓜制造有机物质的能力就会下降甚至会“饿瘦”,寡照还会因蒸腾拉力减弱造成根系的吸收能力降低,继而导致根系或黄瓜植株下部产生的苦味素增加 。
4、给水不当
干旱条件下,易造成苦味素积累,给水充足但是水温过低,也会造成生理性缺水,即根系周围水分虽然充足,却因温度低吸水能力弱而导致供水不足 。
5、密度过大、不当中耕
密度过大造成植株相互遮光严重,继而引起光照不足 。而不当中耕主要是指在追肥及松土的过程中伤根过重,使根系吸收受到影响,也会引起营养失调并导致苦味素增加 。结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苦味瓜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的管理不当,了解了这些症结,就很容易对症下药,以避免苦味瓜的产生 。
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不良环境因子会造成导致苦味的产生呢?这要追根到基因层面,简言之,是因为这些“逆境”唤醒了原本沉睡的控制产生苦味的基因,这一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黄三文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里可以了解的详细:

苦味物质胡芦素由9个基因负责合成,这9个基因受到2个“主开关基因”(即BI和Bt)的直接控制,BI控制叶片苦味,Bt控制果实苦味;在野生极苦黄瓜向栽培黄瓜驯化过程中,Bt基因受到选择,导致无苦味黄瓜的出现,但在逆境条件下仍然会变苦······


食药价值出众的黄瓜

文章插图
黄三文教授报告
上面所提到的“逆境条件”就是指上述分析里不适宜的温光水肥等环境条件 。知道了病症所在,对症下药就有章可循了 。
生产中如何避免苦味素的产生本世纪以前,苦味黄瓜的产生,很大原因是品种自身造成的,尤其是常规品种,随着育种技术进步,品种改良已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短板,如今,管理不当已成为苦味瓜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应对措施如下:
1、 平衡施肥
首先是重视有机肥的作用,有机肥养分含量全,一般而言,每茬黄瓜应亩施充分腐熟有机肥3000kg 。需要强调的是,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不然养分不但不能被充分吸收,还可能造成烧苗 。其次注意肥料配比,尤其是在进入收获期,氮磷钾追施比例应为5∶2∶6,同时,要每周叶面喷施1-2次中微量元素 。
2、 合理控温
黄瓜适宜生长的气温介于10-32℃ 。最佳地温区间为20-25℃,不能低于13℃,气温过高要通过加强通风、搭盖遮阳网等措施来降温,过低则通过热风炉或覆盖保温被等措施来升温、保温 。
3、 光照调控
黄瓜耐弱光,光饱和点约55000Lx(一定温度下,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速度最高时的光照强度,随温度变化略有浮动),维持较好产量较适宜的光照度范围为40000-50000Lx,遇到连阴天,尤其是反季节栽培的雨雪天气,光照度可能低于10000lx甚至低于光补偿点,这时候要通过补光灯来补光,补光灯效果最好的是LED灯 。


食药价值出众的黄瓜

文章插图
葫芦素可以帮助黄瓜抵抗虫害
4、 科学给水
总原则是小水勤浇,收获期土壤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95%,一次给水过多造成积水时,会造成土壤氧气含量不足,继而造成根系呼吸不畅,吸收能力降低 。同时注意水温,温度低于13℃时,要通过晒水等方式,浇升温后的“困水”,尤其不能炎热中午浇冷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