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从广慈到瑞金的爱意传承


「上观新闻」从广慈到瑞金的爱意传承
文章图片
「上观新闻」从广慈到瑞金的爱意传承
文章图片
【一】
1947年3月20日 , 上海当时的防疫委员会发表公报 , 要求公众注意乍暖还寒时节 , 流行病暴发 。 数据显示 , 当年包括天花、脑膜炎、白喉等疾病较前年都略有上升趋势 。 沪上各媒体除了提醒市民注意房屋内通风、个人清洁 , 以及外出避免去人员拥挤处等防疫事项 , 还特意公布了“患者发现后之处理办法” , 即“延医求治 , 报告本区卫生事务所或卫生局防疫处 , 前往调查消毒并将患者送往下列隔离病院” 。 四所列出的医院名单里 , 除了三家传染病医院外 , 还有一家 , 是广慈医院 。
「上观新闻」从广慈到瑞金的爱意传承
文章图片
昔日的病房 。
广慈医院 , 当时上海人尽皆知的知名医院 , 即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前身 。 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改为“东方红医院”之前 , 它的名字是广慈 。 1972年后 , 按医院门前的瑞金二路改名为现在的名字——瑞金医院 。
悠久的历史和过硬的技术 , 让这家医院成为上海最早能应对传染病的医院之一 。 从1907年创建至今 , 瑞金见证了上海的每一个发展脚步 , 也在每一次疫情来临时 , 守护人们的健康 。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 , 大年初四 , 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带领上海第三批援武汉医疗队踏上征程 。 医护人员一直奋战 , 至4月5日解除隔离后 , 上海交大医学院为这批医疗队中的31名队员举行了欢迎仪式 。
拥有113年历史的瑞金医院 , 用最高规格欢迎回家的医护人员:在科教楼外悬挂了巨幅海报 , 上书“与子同袍 , 携手同归”“衣白袍 , 破楼兰 , 战病疫 , 救苍生” 。 这是瑞金医院历史上第一次挂这么大的海报 。
【二】
但这并不是第一次 , 瑞金医院在抗击疫情中勇挑重担 。
一如往昔 , 每年清明 , 瑞金医院的医生都会有个仪式 , 到著名医学大家邝安堃(1902年-1992年 , 中国内分泌学创始人之一)和傅培彬(1912年-1989年 , 1939年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院 , 中国当代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铜像前 , 敬献花圈 , 缅怀恩师的教导 。
作为我国著名的内科学家、瑞金医院大内科的奠基人 , 邝先生培养的弟子包括王振义、陈家伦、龚兰生、唐振铎、许曼音等知名大家 。 邝安堃曾留学法国 。 1933年 , 从法国巴黎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邝安堃回国 , 被聘为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皮肤科、小儿科教授 , 以及广慈医院这两个科的主任 。 次年 , 邝安堃任震旦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和广慈医院内科主任 , 并在此岗位上工作了半个世纪 。
此时的上海 , 各种传染病此起彼伏 , 由于战争的影响 , 市民生活不便 , 让疾病的传播更为猖獗 。 《上海通志》显示 , 1926、1932、1939年 , 天花流行猖獗 , 以1932年为甚 。 1930年到1942年 , 伤寒每隔2-3年流行一次 , 累计发病15190例 , 死亡近万人 。 1938年到1940年 , 霍乱、天花、白喉、伤寒、猩红热、疟疾、痢疾相继流行 , 麻疹、回归热、狂犬病、斑疹伤寒等同时散在发生 。
对当时的内科医生来说 , 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传染病防治 。 1934年春 , 邝安堃在一次查房时 , 发现病房中有不少原因不明的氮质血症病人 , 轻者自愈 , 重者死亡 。 第二年 , 又住进一批类似患者 。 1936年 , 邝安堃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回归热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氮质血症型 。 回归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 临床特点为周期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肿大和出血倾向 , 重症可有黄疸 。 邝安堃的这次发现 , 成为他日后创新不断的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新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