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小情绪里的大生意,疗愈经济为食品带来增长新动能( 三 )


当然 , 这种对应关系只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 人体情绪的丰富程度远远不止这些 , 个体偏好也使得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搭配来配对情绪与食品 。 也正因为此 , 情绪食品才具有非常大的想象与发挥空间 。
#情绪#小情绪里的大生意,疗愈经济为食品带来增长新动能
文章插图
8种负面情绪下对不同类型食物的需求
#情绪#小情绪里的大生意,疗愈经济为食品带来增长新动能
文章插图
8类食物对应不同的正面情绪
调动激发正面情绪 , 缓解释放负面情绪 , 这是食物的两面性 , 也是设计情绪食品的底层逻辑 。 如果仅从表观的饮食动机上看 , 人们对情绪食品则包含了嗜好与功能类诉求 。 淘宝前不久发布的线上最畅销食品榜单就很能说明问题 。 疫情期间 , 数亿国人宅在家里 , 焦虑、压抑 , 渴望释放胃口成为最强的诉求 , 榜单上的畅销食品 , 像螺蛳粉、火鸡面、自嗨锅、辣条、鸡爪等 , 均是以味道、体验见长的嗜好型食品 , 成为人们发泄情绪的首选 。
不过 , 疫情总会结束 , 生活总会恢复常态 。 生活中不只是有诗和远方 , 还有更多的理性诉求 。 当大家在释放压力的时候 , 还希望能让热量摄入少一些 , 让脂肪燃烧快一些 , 让抵抗力变得强一些 , 这时候 , 我们更需要功能型的情绪食品 。 益智饮料、助眠饮料、功能酸奶、功能糖果等都有可能迎来“黄金期” 。
补足“场景研究”短板
情绪食品才能成为一门好生意
场景设计是品牌触达消费者的必经之路
从做生意的角度看 , 锁定、影响、打动消费者 , 是品牌运营的终极目的 。 纵观近年来国内强势崛起的情绪品牌 , 大都围绕品牌IP、包装设计、多媒介立体营销上发力 。 而在人群细分、场景关联上似乎总显心有余而力不足 。 这个方面 , 也许是最能撩动消费者心弦、潜藏巨大商机的地方 。
每款情绪食品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特定场景 。 去年腊八节 , 三只松鼠推出首款跨界坚果饮料—“第二大脑” 混合坚果双蛋白咖啡乳 。 三只松鼠为这款产品设计了多达7种饮用场景 , 从写作业到谈恋爱 , 从加班到炒股票 , 涉及新生代消费者生活的各个层面 , 精心设计的海报用词紧追潮流 , 画面感十足 , 让人过目难忘 , 购买欲瞬间涌起 。
#情绪#小情绪里的大生意,疗愈经济为食品带来增长新动能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三只松鼠
为产品设计合适的场景 , 需要对消费场景有细致入微的思考 , 包括所处空间环境、体力和脑力消耗 , 与他人的互动 , 对食物形态、便携性、易食性的要求等等 。 这里以现代都市生活中最常见的熬夜场景为例 。
不管是伏案加班 , 还是追剧电玩 , 大脑和眼睛均处于较高负荷状态 , 极易产生疲劳感 。 从生理角度看 , 需要补充能量 , 缓解饥饿 。 食用方便、分量适中、高能量、提神醒脑 , 这些特质便属于熬夜场景下产品的标准配置 。
再进一步 , 分析不同类型的夜晚活动:消耗脑力的文案工作、消耗眼睛的屏前娱乐、消耗体力的K歌 , 以及男性和女性 , 青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 在产品的风味、功能和体验诉求上也必然有所差异 。
目前市面上可见的“赋能饱腹”型食品 , “滋补养生”型的饮品、速食汤、方便食品 , 只能说是满足了熬夜场景的基本诉求 。 切入更细分的场景和人群 , 永远是从拥挤赛道上脱颖而出的致胜法则 。
除了熬夜 , 办公室工作、校园学习、睡眠、在室内和室外进行休闲娱乐 , 以及此次疫情期间五花八门的宅家生活 , 都是值得情绪品牌关注和研究的消费场景 。 每个场景都隐藏着个性鲜明的情绪诉求 , 找到它们、研究它们、满足它们 , 这是触达消费者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