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趣味故事:数学家的小故事:“陈氏定理”数学家陈景润

上一期的阿尔法趣味数学数学家群星会我们邀请了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作为数学家群星会的开幕嘉宾 , 因为总所周知 , 古希腊在数学史中占有不可分割的地位 。今天《数学家的小故事数学家的小故事》我们邀请了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来参加群星会 ,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数学家的一生 。
数学家陈景润的生平

数学趣味故事:数学家的小故事:“陈氏定理”数学家陈景润

文章插图

1933
年5月22日 , 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
1953
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 。
1955
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 , 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
1957
年10月 , 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 , 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
1973
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 , 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 。
1981
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 。
1992
年任《数学学报》主编 。
数学家陈景润主要成就

数学趣味故事:数学家的小故事:“陈氏定理”数学家陈景润

文章插图

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 。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 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 , 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他发起创建了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 也是中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
1957
年 , 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 , 做为新的起点 , 他更加刻苦钻研 。经过10多年的推算 , 在1965年5月 , 发表了他的论文《表达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论文的发表 , 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 , 称为“陈氏定理” 。
数学家陈景润轶事

数学趣味故事:数学家的小故事:“陈氏定理”数学家陈景润

文章插图

专注的学者
有一天 , 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 , 摸摸脑袋 , 哎呀 , 头发太长了 , 应该快去理一理 , 要不 , 人家看见了 , 还当自己是个姑娘呢 。于是 , 他放下饭碗 , 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
理发店里人很多 , 大家挨着次序理发 。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 。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 。时间是多么宝贵啊 , 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 。他赶忙走出理发店 , 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 , 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 , 背起外文生字来 。他背了一会 , 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 , 有个地方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 , 一定要把它弄懂 , 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他看了看手表 , 才十二点半 。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 , 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 , 站起来就走了 。谁知道 , 他走了不多久 , 就轮到他理发了 。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 , 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 , 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 ,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 , 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 , 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 。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 , 有各式各样的新书 , 可好看啦 。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 , 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 , 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 。他一摸口袋 , 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 。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 , 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
少年景润
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 使得数学奇才陈景润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 。1973年 , 他发表了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即“1+2”) , 把几百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 , 引起轰动 , 在国际上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他有着超人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 , 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数学研究 , 废寝忘食 , 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 。在遭受疾病折磨时 , 他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追求 , 为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事迹和拼搏献身的精神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 , 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目中传奇式的人物和学习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