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鉴史事■漫谈风靡古代的行酒令文化,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二 )


微鉴史事■漫谈风靡古代的行酒令文化,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文章图片
宋朝的酒令相比于唐朝要更加通俗化和平民化 。 "词"是宋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 欧阳修创制了一种新的酒令叫"九射格" , 这种酒令玩法简单 , 九射格的外形很像今天的飞镖打靶 , 不同的是 , 它上面有九种动物 。 行酒令前 , 要准备好九根酒筹 , 每根酒筹上面都画一种动物 , 众人任意挑选 , 然后轮流射靶 。 如果射到兔 , 则拿到酒筹图案是兔的人罚酒一杯 。 行九射格酒令 , 没有胜负之分 , 主要凭借运气 。
到宋代 , 骰子已经演变成骨牌 , 老百姓使用最多的还是博戏中的酒令 。 在社会环境影响下 , 宋元的读书人中也流行以博具行酒令 , 就是现在人们常见的掷骰子游戏 。 宋元的酒令著作并不多 , 曹绍的《安雅堂觥律》是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一部 。
微鉴史事■漫谈风靡古代的行酒令文化,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文章图片
明代经济繁荣 , 酒令也越来越大众化 。 而且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酒牌的兴起 。 酒牌大多是纸制 , 长度长于现在的纸牌 , 内容主要是历史人物 。 酒牌简单易懂 , 娱乐性强 , 同时便于多人参与 , 这也反映了市民文化追求世俗享乐的特点 。
清代酒令的发展达到巅峰 。 社会的稳定 , 商品经济的发展 , 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 让人们对生活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 人们对饮食愈加讲究 , 受风气带动 , 酒楼茶馆也十分兴盛 。 关于酒令的著作在明清时期也大量涌现 , 其中清代部分占了三分之二 , 而且出现了理论研究和整理性专著 。 行之有令 , 动之有则
行酒令的分类历来没有统一的标准 。 根据酒令的发展 , 一般把酒令分为八大类:律令、文字令、筹令、口语令、博令、占卜令、歌舞令、其他的令 。
律令就是有法律约束作用的酒令 , 文字令就是作诗填词类酒令 , 口语令相当于绕口令 , 博令是用骰子之类的工具或者本身带有赌博性质的酒令 。 占卜令包括拆字和《周易》的占卜 。 歌舞令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劝酒歌舞 , 后演变为杂剧的一支 。
微鉴史事■漫谈风靡古代的行酒令文化,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文章图片
其他的令有三种 。 第一种是酒胡子 , 外形像不倒翁 , 使用时将其放进盘内 , 手搓动旋转 , 等它停下 , 它的手指向谁 , 谁就得喝酒 。 第二种是钓鳌竿 , 在中间放一只大盆 , 做数十条"鱼"放在其中 , "鱼"口有个环 , 每条鱼身上戴着一块诗词酒约的牌子 , 行令时 , 宾客们先钓上"鱼" , 再按照牌子行令 。 第三种是改令 , 指中途换令 。
还有一种六类分法 , 即把酒令分为:角色扮演类、口头文字类、博戏类、射覆类、手势类、杂类 。
角色扮演类即根据历史、神话、小说及戏曲中的故事和人物进行改编再按照酒筹上的酒约进行酒令 。
口头文字类包括填词作诗、拆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 主要在读书人中进行 。 口头文字类的令 , 规则颇多:念到"心"字 , 背诵者不能说出来 , 要用手指自己的心;念到"口"字时 , 要用手指自己的口;念到"天覆"也就是第一笔为一横的字也不能开口 , 要左手置于胸前 , 手背向上;念到"地载"也就是最后一笔为一横的字也不能说出来 , 要用右手置于腹部 , 手背向下;若同时念到"天覆"和"地载"的字 , 要双手同时进行 , 方法同上;如果念到像"之、乎、者、也"这类的句读不许发出声音 , 要摇头晃脑来表示 。 如果有人违反上述规定 , 则要罚酒 。
博戏类一般用骰子作为酒令工具 , 也可以叫骰子类 , 有大中小型各种酒令 。 几个人的小型酒令以掷骰子比点数分胜负 。 大型的酒令可以按照节气、时令等进行酒令 , 如"正月掷骰令""重阳节掷骰令" 。 这种酒令要准备几枚骰子 , 轮流摇点数 , 按日期摇点数 , 摇到就要饮酒一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