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漫谈君』蜀汉后期的少数民族部队——无当飞军

南中地区 , 即今天的云南和贵州的一部分 , 由于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关中地区 , 且路途坎坷难行 , 在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很少受到诸政权的干涉 , 而处于当地少数民族“自治”的状态下 。 秦始皇统一全国 , 辐射范围也只到广东、广西 , 而未入南中 。 汉武帝通西南夷 , 此后南中地区逐渐设立郡县 , 但也是有名无实 , 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
诸葛亮平定南中与对南政策
刘备入蜀后 , 曾先后以邓方、李恢为都督治南中 。 刘备死后 , 南中大姓作乱 。 诸葛亮于后主建兴三年三月出兵向南中 , 兵分三路:东路由马忠率领从牂柯入 , 中路由庲降都督李恢率领 , 向建宁;诸葛亮自领西路军 , 由越巂(读如归)入南中 。 三路大军在建宁郡治味县汇合 , 再南攻滇池 。 诸葛亮五月渡泸(金沙江) , 在前往滇池的途中 , 曾对孟获七擒七纵 , 最终使孟获心服口服 , 做出再不为恶的保证 。 诸葛亮三月出兵 , 五月渡泸 , 秋七月平定南中后对南中做了一定的安排 , 十二月回到成都 。
『历史漫谈君』蜀汉后期的少数民族部队——无当飞军
文章图片
【『历史漫谈君』蜀汉后期的少数民族部队——无当飞军】《三国演义》中有一著名桥段 , 乃是诸葛亮提出的“不留兵、不留人、不运粮”政策 。 面对长史费祎的疑问 , 诸葛亮回答如下:
留外人则当留兵 , 兵无所食 , 一不易也;蛮人伤破 , 父兄死亡 , 留外人而不留兵 , 必成祸患 , 二不易也;蛮人累有废杀之罪 , 自有嫌疑 , 留外人终不相信 , 三不易也 。 今吾不留人 , 不运粮 , 与相安于无事而已 。
于是众人尽服 。 这段文字原文引自《汉晋春秋》 , 但考察历史事实却与此全然不符 , 只不过是褒扬诸葛亮的溢美之词 。
实际情况是 , 诸葛亮不但留兵留人以管控南中 , 而且还大量运输南中物资、征发南中人为兵 。 诸葛亮是一个政治家 , 不是慈善家 , 他的首要目的是尽力保障南中安稳 , 使蜀汉能把政治军事重心放在对魏北伐 。 诸葛亮平蛮之后 , 南中仍屡叛 , 不留兵留人何以管控?且三国之中 , 蜀国国力最弱 , 人口最少 。 与魏作战需要战士 , 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 , 也如孙权以山越人为兵那样 , 征发南中人为兵 , 移南中劲卒万余家于蜀 , 就是利用南中少数民族建立部队 。 《华阳国志》中详细记载了诸葛亮从多个方面对南中的安排 。
『历史漫谈君』蜀汉后期的少数民族部队——无当飞军
文章图片
秋 , 遂平四郡 。 改益州为建宁 , 以李恢为太守 , 加安汉将军 , 领交州刺史 , 移治味县 。 分建宁、越巂置云南郡 , 以吕凯为太守 。 又分建宁、牂柯置兴古郡 。 以马忠为牂柯太守 。 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 , 为五部 , 所当无前 , 号为飞军 。 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 , 号“五子” , 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 。 以夷多刚很(狠) , 不宾大姓富豪 , 乃劝令出金帛 , 聘策恶夷为家部曲 , 得多者奕世袭官 。 于是夷人贪货物 , 以渐服属于汉 , 成夷、汉部曲 。 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及获为官属 , 习官至领军 , 琰辅汉将军 , 获御史中丞 。 出其金、银、丹、漆 , 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 。
其核心内容可概括如下:一 , 改郡名郡治 , 设太守 。 二 , 以南中劲卒补充蜀国兵力 。 三 , 将南中羸弱之民配大姓为部曲 , 加速南中封建化 。 四 , 以南中俊杰为官 , 吸收其进入蜀汉朝廷 。 五 , 调运大量南中物资以满足军国之需 。 这些措施可谓非常全面 , 加速了南中的开发 , 蜀汉也得到了人力、物力的补充 , 获得了实际收益 , 这可比所谓“不留不运”的美化式描述要真实的多 , 收益也大得多 。
“无当飞军”的建立
下面主要讲的 , 是有关南中劲卒的问题 。 他们并没有打散 , 而是以类似雇佣兵的身份整体加入蜀军 , 成为一独立作战部队 。 (当然 , 因为他们存在的长期性 , 要比雇佣军更易管理并更驯服)因为其所当无前 , 故号为飞军 , 也可称为“无当飞军” 。 无当飞军由南中募兵而得 , 经费由当地豪强、大姓解决 。 南中豪强、大姓因为诸葛亮的措施强化了其社会地位并使其得到了大量部曲 , 也乐于帮忙 。 同时 , 无当飞军的组建也有效地解决了南中失业军人问题 , 避免了部分矛盾产生 。 可谓一箭多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