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小编来今天给同学们带来的趣味数学故事是: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
每天10分钟头脑大风暴,开发智力,培养探索能力,让你成为学习小天才 。
故事适合年级:小学【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趣味小故事: 数学素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生疏,其实它时时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商场打折信息、家庭投资理财问题等 。
那什么是数学素养?对于数学素养的解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 。
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
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话说:“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
用数学视角认知世界——数学意识的培养
什么是“数学意识”呢?举一个例子,假如孩子会计算“48÷4”,说明孩子具有除法的知识与技能 。
孩子会解“有48个苹果,平均每人分4个苹果,可以分给多少人?”,说明孩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都不能说明孩子具有数学意识 。
而在体育课上,48位学生在跳长绳,教师共准备了4根长绳,由此学生能想到“48÷4”这个算式,这就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了 。



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文章插图
(一)培养数感
“数感”,就是对数的本质的理解和感觉 。数的本质是“多与少”或者“大与小”,从而过渡到数的顺序 。
有关“数感”问题我们可以追溯到动物的感知,比如说—条狗,它可能敢与一匹狼争斗,但如果有两匹狼它就会害怕,如果面对一群狼它就会逃跑 。这说明动物也知道“多与少” 。
在《数:科学的语言》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只乌鸦在一家庄园的望楼顶上建了个鸟巢,庄园主对此很生气,决心杀死这只乌鸦 。
可是,每当庄园主走进望楼,乌鸦就离巢而去,直到庄园主走出望楼才回巢 。
庄园主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个朋友,两人一起进去,然后走出一人,希望留下一个人去杀乌鸦,但是乌鸦并没有上当回巢 。后来又三人进去两人出来,四人进去三人出来,依然如故 。
直到五人进去四人出来,乌鸦才分辨不清,回巢了 。这说明乌鸦关于数的悟性至少可以分辨到4或5 。
如果人不会数数的话,能辨别到几呢?实验表明,人也只能辨别到4或5 。
由此可以推断,在数学方面,发明了计数之后,人类才与动物产生了本质的差异 。有了“多少”这一概念,人类才能理解“有序”、“后继数”等概念 。
从l开始,借助“后继数”,便形成了自然数系;通过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形成了有理数系;通过有理数的代数运算,最终形成了实数系 。
所以,“多少”的概念,以及由其自然产生而不是通过运算产生的自然数,才是数学最本质的概念,也是小学数学的根基 。因此,培养孩子的“数感”是低学段教学的重点 。
其实孩子入学前就已经知道了不少数,但那只是他们凭生活经验认识的数,对数他们只是有一种非常“肤浅”的表层认识,小学阶段孩子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成人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数,在他们的脑子中逐渐丰富起来,富有“数的内涵” 。



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

文章插图
(二)培养符号意识
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
孩子在生活中能接触到很多像停车标志、奥运五环标志等用符号表示的情境,所以有一定的符号经验 。
在学习中,“统计我们的鞋码”的游戏,利用孩子已有的符号经验,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有的孩子写数,有的孩子画“√”,还有的孩子用“○、△”等图形表示 。
另外,“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游戏,先通过呈现孩子熟悉的家里的家具这一具体场景,激活孩子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通过交流,孩子产生用一致的方式来表示位置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