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韬略」国美与京东的十六年恩怨,真正落幕了( 三 )


如果客户恰巧在中关村附近 , 刘强东会派员工开一辆小货车或自己的红旗轿车送货上门 。
这套办法很土气 , 但随着顺畅地运转 , 逐渐恢复了团队的士气 。
慢慢地 , 刘强东迷上了这套崭新模式 , 甚至超越了对“国美模式”的喜爱程度 , 因为这让他总是以很低的成本获取用户 , 并与用户直接进行更加有效的互动 。
当时刘强东几乎没日没夜地泡在论坛和QQ上 , 凌晨一两点还在发帖和回帖 , 天一亮就指挥那几名死党东奔西跑 。
几个月后 , 刘强东做了一个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撤掉线下业务 , 全面转型做电商 。 京东员工不可思议:
黄光裕在这一年成为“中国首富” , 国美这个榜样就在前方 , 现在换跑道是何道理?
此时前方的国美在干嘛?黄光裕似乎像那些重获安全就忘记危险的市民 , 正延续着“非典”之前的劲头狂开线下门店 , 数量已经超过了100家 , 国美已经从区域连锁走向全国连锁 , 而在“非典”时期带来爆发式增长的网上商城 , 则被弃如敝履 。
面对质疑 , 刘强东没有辩解 , 他知道以自己的资源不能把线上线下一箭双雕 , “国美梦”和“电商梦”只能选一个 , 他选择了电商 。
2003年下半年 , 京东网上订单累计超过1000单 , 最多一天有35单 , 甚至比一个线下连锁店都要多 。
关店之后 , 那些有主见的员工离刘强东而去 。 但毫无疑问 , 命运的天平 , 已然悄悄地偏向了他 。
【命运的天平】
此后 , 国美和京东的发展路线大相径庭 。
2004年 , 黄光裕以83亿港元的价格 , 收购了94家国美门店资产的65%股权 。
那年夏天 , 35岁的黄老板正式敲响了港交所的锣 , 身家直逼百亿 。
韩寒说 , 一般而言 , 武林高手总是在乱世里杀出来的 。 上市之前那几年 , 黄光裕带着国美杀出北京 , 一路上遇到过不少麻烦事儿 。
从北京到天津 , 再到东北 , 到大西南市场……所到之处 , 来上十几家竞争经销商联合抵制那是家常便饭 , 更有甚者跑到国美店里砸东西闹事儿 , 散播谣言 , 阻挡客源 。 对这些黄光裕只微微一笑说:
从没怕过 。
「华商韬略」国美与京东的十六年恩怨,真正落幕了
本文插图
在黄老板眼里 , 那都是小打小闹 。 对于上市后视野更广的黄光裕而言 , 当时中国家电市场的诸侯混战、群雄争霸才是真正的乱世 , 而真正地厮杀要从此刻才开始 。
在北京 , 除了国美还有大中;在上海 , 有永乐;在江苏 , 有苏宁、五星和金太阳;在济南 , 有三联商社……
上市第二年 , 国美迅速冲锋 , 先后将哈尔滨黑天鹅和江苏金太阳的家电业务吞并 , 自此拉开了家电巨头之间合纵连横的大幕 , 结盟、毁约、截胡 , 几番戏码轮番上演 , 好不精彩 。
2006年 , 黄光裕亲手拆掉了张大中和陈晓的联盟 , 国美宣布正式收购永乐 , 一个号称“国美+永乐”=“无穷大”的国永联盟诞生 。
2007年 , 黄光裕又从张近东手里截胡大中电器 , 财大气粗的国美以36亿元购得大中 , 比苏宁的出价高出20% 。
2008年 , 黄光裕被带走调查的几个月前 , 国美还在通过第三方收购济南的三联商社 , 壮大国美家电连锁版图 。
“从没怕过”的黄光裕 , 思维方式简单粗暴:收购 , 扩大版图 , 一统江湖 。
那几年 , 黄光裕通过实施积极扩张战略 , 在全国范围内攻城略地 , 使国美稳坐家电市场的头把交椅 , 并实现了对“对手”苏宁的绝对压制 。
但黄光裕不知道 , 他真正的对手正在另一个维度的世界里 , 用他曾弃如敝履的方式 , 默默地扩建着自己的兵营 , 增强着自己的武器库 。
从2004年底关闭线下门店开始 , 刘强东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他的电子商城 。
2005年 , 刘强东开始有意识地建立其他产品的供货商渠道 , 建立了线上采购部 , 扩张办法还跟以前一样——依靠低价走量 , 然后拿着这个量去跟供货商要更低的价格 , 如此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