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后方稳军心,一线解难题( 二 )


感控专家首先进行病区内部的科学改造 , 医生自己动手清理大量医疗废物 , 洗消防护用品 , 对患者进行封闭管理 , 此外 , 向上级反映管理问题 , 恢复后勤保障 。 几天后 , 病区理顺了 , 救治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 此后 , 王华与专家组成员一起 , 持续不断改善医疗流程、病区管理细则、护理流程和感控流程 , 医疗队工作效率越来越高 。
救急救命:啃硬骨头解决供氧难题
理顺病区并不是难题 , 最让王华揪心的 , 是氧气设施不足 。 汉口医院是重症收治点 , 接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都需要吸氧 , 结果发现该院氧气、氧压严重不足 。 针对患者的治疗只能开展初级的呼吸支持 , 做不到高级治疗 。
于是 , 医疗队迅速聚焦到改善供氧上 。 在硬件上改造供氧系统 , 工程难度大 , 时间长 , 患者等不起 , 王华和大家一起 , 四处募集氧气瓶、募集制氧机 。 对于一些需要吸更高浓度氧气的患者 , 珠江医院医疗队提出并募集了储氧面罩 , 配合制氧机使用 , 氧气瓶配合无创通气和高流量通气 。 后来发现 , 这些方式明显改善吸氧效果 。 有一个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从30%多升高到80%-90% 。
供氧难题逐渐解决 , 硬骨头“啃”下来了 , 阶段性治疗成果越来越明显 。 经过了一个月的努力 , 到2月23日 , 广东医疗队接管的病区共收治病人159例 , 65%是重症和危重症 , 85例治愈或好转出院 , 治愈率53.5% , 剩余病人的病情均在好转之中 。 随着一批又一批支援力量的加入 , 火神山、雷神山、各大方舱医院的陆续使用 , 分流一大部分患者之后 , 汉口医院这个“风暴眼”的压力终于得到了缓解 。 “广东医疗队的治愈率超过当时救治同类型重症患者的平均水平 。 ”王华回忆说 。
平安归来:
休整中并未停止工作
自1月25日大年初一凌晨抵达武汉 , 到3月20日归来 , 王华所带领的珠江医院医疗队已经在汉口医院连续奋战了58天 。 除了每天高强度的重症患者临床救治工作 , 身为队长的王华 , 还比其他队员多了一份使命与责任 , 那就是要把所有15名队员完完整整地带回家 。
今年50多岁的王华在医疗队里最年长 , 所以也是队员的“大家长” , 大家亲切地喊他“王大大” 。 在救治病人的同时 , 王华不断提醒、督促大家做好个人防护 , 认真地检查医护人员的防护设备是否齐全 。 “要保证每一位队员带着使命来 , 平平安安地回家 。 ”王华说 。
尽管每天工作任务很重 , 但他仍时刻关注同行队员身心情况 。 这时 , 临时党支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 及时召开会议稳定军心 , 强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我们到这里就是来战斗的 , 不要再和以前比!”“谁都有担心自己感染倒下的那些念头在心里闪过 。 广东开过来的几辆负压救护车就在驻地楼下压阵 , 如果倒下了 , 一定把你们送回广东 , 不会留下一个 。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 这两辆救护车也为提振士气出了大力 。 ”王华半开玩笑地说 。
后来 , 队员们很快适应了一切 , 病房里的工作越来越顺手 , “战友”们配合起来更有默契了 , 病危的患者越来越少 , 病房里的氛围也越来越轻松了 。 “我们都说好了 , 疫情不退 , 我们不退 , 誓要与病毒抗战到底!”王华说 。
3月22日 , 完成了阶段性任务的广东第一批医疗队 , 顺利回撤休整 。 但休整中的王华并没有彻底松懈下来——这些日子的工作要总结 , 资料要整理;后方耽搁的工作要补回 , 停滞的科研项目要继续;休整结束后 , 还要马上回到医院继续投入院内防控的工作……另外 , 眼下全球防控形势严峻 , 国家也有援外部署 , 王华坦言——已做好思想准备 , 随时响应号召再次出征 。
战“疫”第58天
心语心愿:
【「广州日报」后方稳军心,一线解难题】期待彻底松开口罩 , 自由感受明媚阳光樱花盛放的日子尽快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