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拂晓时辰 拂晓是几点

住房

《清明上河图》画了许多民居 , 城外农村的民房很简朴 , 瓦房与茅屋相间;城郊则尽是瓦房;进入汴梁城 , 居民住宅就比较考究了 , 或庭院深深 , 或小楼耸立 , 多窗明几净 。这也大体上反映了宋人居住条件的城乡差别:农民住得差些 , 市民住得好些 。总的来说 , 在城市 , 宋朝的砖瓦建筑比例应该是超过前代的 。


有一位叫作成寻的日本僧人 , 北宋熙宁年间来到中国旅游 ,  他看到 , 从钱塘江到杭州的凑口 , “津屋皆瓦葺 , 楼门相交” ,  “河左右家皆瓦葺无隙 , 并造庄严” 。杭州城内更是高楼林立了(三至五层高的多层建筑在宋代大都市已很常见了) , 《梦粱录》说:“临安城郭广阔 , 户口繁夥 , 民居屋宇高森 , 接栋连檐 , 寸尺无空 , 巷陌壅塞 , 街道狭小 。”有钱人家对住宅非常讲究 , 明人笔记《菽园杂记》说:“江南自钱氏以来 , 及宋元盛时 , 习尚繁华 , 富贵之家 , 于楼前种树 , 接各色牡丹于其杪 。花时登楼赏玩 , 近在栏槛间 , 名楼子牡丹 。”

现代的拂晓时辰 拂晓是几点

文章插图
宋代佚名《乞巧图》 。图中展示了宋代人家的住宅 。
但大城市人烟浩瀚 , 人多地少 , 房屋自住率不高 , 许多市民都得租房居住 。北宋初年 , 甚至连宰相也是租房住的 , 仁宗朝宰相韩琦说:“自来政府臣僚 , 在京僦官私舍宇居止 , 比比皆是 。” 朱熹也说:“且如祖宗朝 , 百官都无屋住 , 虽宰执亦是赁屋 。”南宋的临安居民 , 也多租房 , “兼官私房屋及基地 ,  多是赁居” 。


宋代城市巨大的租房需求 , 制造出一个十分活跃的房屋租赁市场 , 在大城市有套房子出赁的人 , 基本上就衣食无忧了 。司马光说:“十口之家 , 岁收百石 , 足供口食;月掠房钱十五贯 ,  足供日用 。”宋人认为:“僦屋出钱 , 号曰‘痴钱’ , 故僦赁取直者 , 京师人指为‘钱井经商’ 。”意思是说出租房子来钱太容易了 。连政府也进军房地产市场 , 在都城与各州设“楼店务” , 负责官屋的出租 , 分割租赁市场这块大蛋糕 。


《梦粱录》说临安的“屋地钱俱分大中小三等钱” , 不过没有提供具体的数目 。另据程民生先生的《宋代物价研究》 , 在北宋京师 , 一座住宅的租金大约每月数贯到数十贯 。其他城市的房租则便宜得多 , 如濮州 , 地段好的房屋每间每日租金为一二百文 , 而“后街小巷闲慢房屋” , 每日只需三五文钱 。当时一名城市底层人的日收入 , 大概也有一百文左右 。


宋政府对公共房屋租赁业有一条规定:“每人户赁房 , 免五日为修移之限 , 以第六日起掠(收租) 。”即法律要求从租赁关系确立之后的第六日开始算租金 , 前五日免租金 , 因为租房者需要几天时间用于搬家、清洁打扫之类 。我觉得这是一条比较人性化的规定 , 照顾了租客的利益 。


宋代也有“廉租房” 。“楼店务”管理的官屋就是廉租房 ,  北宋天禧元年(1017) , 汴京“楼店务”共有23300 间公租屋 ,  一年租金总收入为 140090 贯 , 可以算出来 , 一间公租屋的月租金约500 文 。天圣三年(1025) , 汴京“楼店务”经营的公租屋有 26100 间 , 年租金收入为 134629 贯 , 每月约 430 文 。这个租金是低于市场上的私人出租屋市场价的 。在南宋临安 , 政府还经常减免租住官屋之人的房租 , 甚至一年到头也未收一文钱 , 比廉租房还廉租房 。


坐具

唐宋之际 , 中国家庭的家具发现了一个革命性的转变——高型坐具在寻常百姓家中得到普及 。唐宋之前 , 中国是没有椅子的 , 只有一种叫作“胡床”的坐具 , 看名称就知道是从西域传入的 。《后汉书》称“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 胡床在当时是贵族才使用的奢侈品 。一般情况下 , 人们都是席地而坐 。地上铺一张席子 , 屈膝跪坐于上面 , 跟今天日本、韩国还保留下来的传统坐法差不多 。相应的 , 唐宋之前流行的桌子也都是矮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