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椒鱼头是哪个地方的菜 剁椒鱼头是哪个菜系的代表菜

剁椒鱼头是什么地方的菜剁椒鱼头 是湖南湘潭以及湘赣交界地方的一道汉族传统名菜 , 属湘菜系 。以鱼头的“味鲜”和剁辣椒的“辣”为一体 , 风味独具一格 。特别指出的是此菜所使用的油是茶油 。湖南湘潭的剁椒鱼头是在大街小巷的大小餐馆酒店都可以吃到的 。
它的来历和清代著名文人黄宗宪有关 。据说清朝雍正年间 , 黄宗宪为了躲避文字狱 , 逃到湖南一个小村子 , 借住农户家 。这家人很穷 , 买不起菜 , 幸好晚上吃饭前 , 农户的儿子捞了一条河鱼回家 。于是 , 女主人就在鱼肉里面放盐煮汤 , 再将辣椒剁碎后与鱼头同蒸 。黄宗宪觉得非常鲜美 , 从此对鱼头情有独钟 。避难结束后 , 他让家里厨师加以改良 , 就成了今天的湖南名菜剁椒鱼头 。湖南的湘菜 据说清朝时期 , 黄宗宪途经湖南一个小乡村 , 借住农户家 , 农户的儿子从池塘捕回一条 河鱼 , 女主人就在鱼肉里面放盐煮汤 , 再将辣椒剁碎后与鱼头同蒸 , 黄宗宪觉得非常鲜美 。回家后 , 他让家里厨师加以改良 ,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剁椒鱼头” 。据说可以追溯到雍正年间 , 当时正大兴文字狱 , 著名的反清文人黄宗宪 , 在出逃的路上 , 途经湖南的一个小乡村 , 借住在一个贫苦的农户家 。恰好农户的儿子从田间池塘中捕回一条河鱼 , 解了女主人的巧妇之愁 , 于是就用河鱼做菜 。鱼洗净后 , 鱼肉放盐煮汤 , 再用自家产的辣椒剁碎后与鱼头同蒸 , 不想黄宗宪吃了觉得非常鲜美 。回家后 , 他让家里的厨师将这道菜加以改良 ,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剁椒鱼头” 。正宗的湘菜 , 选用的鱼头是草鱼或者花鲢、白鲢 , 主要因为这些品种的鱼头个儿大 , 肉嫩 。有时也不单纯只是一个鱼头 , 大多带了小半个身子 , 一个巨大的盘子端上来 , 让人觉得大师傅做这道菜式一定还没过瘾 。一个菜式到了一个地方 , 常常要融入些地方特色 。这剁椒鱼头到了武汉 , 据说有用武昌鱼做的 , 依照武汉人的性格 , 恐怕就要改用整鱼 , 叫做“剁椒武昌鱼”了 。再如江南那些不善吃辣的地方 , 做剁椒鱼头的时候 , 厨师们总会手下留情 , 少放些辣椒 , 不过口味偏淡的当地人也同样吃的嘘吸有声 。剁椒 , 顾名思义 , 就是剁碎的 剁椒鱼头图片集(20张)辣椒 。辣椒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国产物种 , 它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 , 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一种调味品 。1493年辣椒传入欧洲 。16世纪末 , 辣椒才作为一种观赏的花卉被引进中国 , 但尚未用于饮食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年)中 , 有辣椒在中国最早的记载 , “番椒丛生 , 白花 , 果俨似秃笔头 , 味辣色红 , 甚可观” 。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途径 , 一条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 , 在云贵、两广生根发芽;另一条是走黄金古道丝绸之路 , 从西亚进入甘陕 , 在西北栽培 。西北人吃辣椒 , 虽然没有现在的四川人食辣那么凶猛 , 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佐餐佳品 。陕北各家门口挂的除了玉米 , 就是红红的辣椒串 。小时候住在西安 , 母亲经常和邻居讨论辣酱、辣油的种种调制方法 。放学回家 , 通常可以用馒头蘸着辣椒油 , 作为饭前的开胃点心 。中国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 。康熙年间 , 辣椒曾在贵州“土苗用以代盐” , 担当了替代食盐的任务 。乾隆年间 , 贵州、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开始大量食用辣椒 。这湖南人吃辣椒的历史 , 倒是比现在因食辣而名满天下的四川人还要早些 。湖南省内 , 一江一湖四水 , 历来水患频繁 , 气候潮湿恶劣 , 冬天湿冷、夏天炎热(长沙是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 。而辣椒具有驱风散寒、通经活血、开胃健胃、抑菌止痒和防腐驱虫的妙用 , 对伤风感冒、脾胃受寒、关节疼痛、脚手冻伤等都有疗效 。曾国藩率湘军东征西突 , 还曾研制了牛肉牛血炖制的"霸王汤" , 佐以湖南山椒 , 保得将士免受风湿之苦 。湘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