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报道|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王琪: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重担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一袭白素衣 , 一双纤纤手 , 一颗炽热心 。 1994 年出生的王琪是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首批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护士 , 也是全院第一个报名出征武汉的护理工作者 。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综合ICU 的60 个日日夜夜里 , 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 她细致而入微 , 果断而不惊 , 用柔弱的肩膀挑起救死扶伤的重担 。
本文插图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首批医疗队队员王琪 。
穿上“战衣”即是“超人”
【安徽:安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报道|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王琪: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重担】“又是工作9 个小时才从重症病房出来 , 中间无歇无休 , 想想以后回家还得老老实实运动 , 才能在需要的时候更扛得住!”这是刚到武汉不久王琪写在日记里的话 。 此时 , 王琪和同事们刚刚适应每天包裹在厚厚的防护服里 , 从事着高压高强度的工作 。
她支援的金银潭医院作为武汉市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 从2019 年12 月29 日起就开始接收武汉市首批新冠肺炎患者 , 而她工作的ICU 又收治了感染病毒比较严重的病人 。 所以 , 每一天王琪都必须穿上厚重的“战衣” , 做好全面的防护 。 一层隔离衣、一层医用防护服、一层防护面屏、手套、鞋套、帽子、N95 口罩……这些都是王琪所穿“战衣”的组成部分 。 既然披上“战衣” , 就要在战场上披荆斩棘 。 每天王琪要护理7 至8 个病人 , 不仅要为病人输液、抽血、透析、换药、记录各种检验数值 , 还要对病人进行翻身、喂食、排尿等生活护理 。
每每战斗几个小时下来 , 王琪里面的衣服总是湿了干、干了湿 。 初到武汉天气较为寒冷 , 衣服湿透了的时候风一吹 , 冷得刺骨 。 好不容易慢慢适应了 , 王琪和同事们又遇上了酷热带来的折磨 。 “那是我工作这么久唯一一次提前了半小时出来 。 ”王琪坦言 , 有一次因为被热到恶心想吐 , 整个人处在眩晕状态 , 被队员劝说后才摇摇摆摆地“晃”出去休息 。
病人的好转是最大的欣慰
金银潭医院2 个月的工作对王琪来说 , 最无法接受的莫过于看到护理的患者病情加重离去 , 那是面对生命逝去的无能为力 。 “我们看多了生死却依旧无法释怀 , 我曾经接连几天受到打击 , 感谢我的战友、朋友们的关怀与疏解 。 悲伤之后拥有更多的是斗志 , 我们必须打起精神来 , 因为有更多的患者在等着我们帮助他们战胜病毒 。 ”
ICU 的很多病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 操着一口熟练的武汉方言 , 王琪刚开始听时 , 常常一头雾水 。 为了多和老人们交流 , 她从同伴那里学到了小技巧 , 将一些武汉话中的生活用语和医疗用语整理出来默记在心 。 现在 , 她听到病人喊“窝色” , 就知道是想去厕所 。 听到病人要“福子” , 就是要毛巾 。 当她看到病人举起大拇指 , 对她说“过细”时 , 她就会回复一个大大的笑脸 。 因为她知道 , 那是病人在夸她细心 。
看着自己护理的病人渐渐好转 , 走出病房 , 王琪感到非常欣慰 。 王琪在日记中写道 , 每当看到自己护理的患者症状好转到轻症病房 , 之后出院回家 , 这就是对他们医护工作者最大的回报 。
生死面前真情尤显得可贵
ICU 的病人病情都较重 , 但病房里的气氛却不是低迷和沉重的 。 王琪说 , 病房里总是有一股劲 , 那是强烈的求生意志 。
王琪照顾的病人中 , 有一位阿姨病情恶化 , 需要用无创呼吸机通气 , 而此时医生需要患者配合俯卧位 。 “这种情况下的俯卧位通气让患者身体非常痛苦 , 当时阿姨虚弱得说不出话来 , 她就用手机打字跟我说 , ‘只要能活下去 , 我什么都愿意试’ 。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 王琪至今仍感慨万千 , “看着他们咬着牙坚持与病魔斗争 , 我感到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 。 ”
- 药品■治疗HIV的药物又显神通,另一种治疗HIV的药物对新冠患者效果积极
- 「乙型肝炎」新冠肺炎患者需终身服药?这是愚人节最大的谣言
- 『cnBeta』医生发现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排毒期长达49天
- 咸阳@当“新冠”遇上“汉坦”看咸阳这家医院如何接招
- 【传染病】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
- 传染病@新冠检测试剂强势“出海”我国21家生产企业紧急驰援全球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附一院与亚欧7国医院视频连线 分享新冠肺炎救治经验
- 「传染病」发热不等于新冠,暨南大学附属祈福医院特设“过渡病房”及时救治
- 『传染病』3月31日北京无新增新冠肺炎报告确诊病例
- 【传染病】截至2020年4月1日24时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