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小聂:跑万米比赛和全程马拉松技术运用有何区别?

小聂语
答应过一位精英跑者 , 以我的观点表达一下我们在跑万米和全程马拉松两者之间的跑步技术运用有何不同的理解 。 本来 , 我一直想等有实际拍摄的时候再配合视频和分析图片来写这一篇文章的 , 但受疫情影响 , 周边操场都不得开放 , 担心会遗忘而食言 , 今天就先从理论理解表达一下吧 。 理论上 , 这篇文章立足点为精英跑者所具备的理解能力 , 对初跑者而言 , 意义不大 , 因此 , 建议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因人而异地去寻找代入感 。 等时机合适 , 我再补充一次视频和图片分析的文章来对应今天文章的观点 。
1
首先我们要理顺一个概念 , 万米和10公里貌似从距离上来算是一样的 , 但在实际运动项目安排上 , 万米比赛通常是指标准田径场里面举行的场地赛 , 而10公里是指公路上的比赛 , 两者的区别很大 , 因场地、路况、风阻等等的不同会影响着两者之间的关系 。 因此 , 通常场地赛的成绩都会比公路赛要快很多 , 这也形成了万米的世界纪录都比10公里的世界最好成绩要快 。 10公里比赛因不同城市的不同 , 赛道差别不同 , 也就不存在所谓的10公里世界纪录 , 而只是指世界最好成绩的定义 , 和很久以前的马拉松最好成绩意思一样 。 而在技术运用中 , 万米比赛和10公里因体能分配原因区别不大 。
马拉松:小聂:跑万米比赛和全程马拉松技术运用有何区别?
文章插图
而我们去理解万米比赛和全程马拉松比赛的技术运用区别 , 也是以体能分配的角度去理解为主的 。 很明显的原因 , 万米和全马的距离相差四倍 , 体能支撑和分配策略是绝然不同的 , 这是我们掌握技术和发挥技术对提高跑步效率或经济性的重点认知 。 好的技术就是为了节省体力 , 尤其是全程马拉松42公里的距离上 , 但万米比赛也就是10公里的距离 , 相对而言就不用考虑太多体能的顾虑 , 这决定了两者之间最大的技术运用区别 。
还有一个问题 , 我们理解万米和全马之间的技术运用问题 , 和技术意识无关 , 无论是百米直至百公里等不同距离的比赛 , 所有的跑步技术的原始意识理解都是一样的 。 我们今天讲的技术运用的差异 , 只是针对不同项目的体能和实际运用的战术战略的运用理解 , 并不是讨论技术意识深层的差异 。 好比是人类就是人类 , 不管是何种肤色的人 , 他的本质也就是一个人 。 但不同地区的人 , 肤色不同 , 思维意识和生活作息习惯不同而已 。
2
那我们怎么分析、运用万米和全马之间的技术运用呢?主要有两点 。
首先 , 腰腹部(送髋)发力意识的运用 。 在全马比赛中 , 对有充分热身的职业精英跑者而言 , 他们起步开始1公里内 , 就能迅速通过有效的腰腹部下压技术 , 把速度提高到自己的目标配速上 , 此后 , 就基本上维持着一个稳定的下压角度来维持配速 。 而万米比赛则不同 , 通常在一个万米场地赛事中 , 职业的精英跑者会把体能分配按2-6-2的规律分配 , 也就是说前两公里和后两公里 , 都可以根据实际的比赛状况安排不同的技术运用 。 加速领先或匀速跟跑 , 而在腰腹部的意识中 , 在这两个时间段内 , 下压角度是需要随时调节的 。 特别是后程的两公里冲刺阶段 , 基本上能压多大就压多大 , 全速飞奔 , 只要不摔倒就行(当然 , 对于一些跑名次的比赛会有所区别 , 类似于博尔特经常在冲刺最后时刻还看看旁边的人一样) 。
【马拉松:小聂:跑万米比赛和全程马拉松技术运用有何区别?】对于途中跑 , 理论上是和全程马拉松一样可以维持全程稳定的下压角度来保持配速 , 但万米比赛中 , 不需要刻意去节省体力 。 在万米的途中跑 , 维持角度的同时 , 其实是需要不断地发力下压 , 尽自己最大的体能优势来维持最大的匀速角度 。 因此 , 表面上一样的维持角度的意识 , 但万米和全马的维持角度方式绝然不同 。 再说白一点 , 万米比赛的维持角度因为要寻求最大的下压角度是需要不断的发力去完成 , 而全马比赛则不需要 , 保持在目标配速的角度就行 , 尽量地节省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