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精神的内涵 晋商精神

晋商精神(晋商精神的内涵)
晋商转型发展的历史经验(24):晋商精神的内涵
崔满红等
回望晋商500年的风风雨雨,晋商精神始终以艰苦创业、谨慎守业、大胆展业、不断轮回,鞭策着他们不断前行、再前行 。晋商精神就是在这种无尽的循环中逐渐提炼和发展的 。
特定的历史条件造就了晋商,晋商出现后,用晋商精神书写了自己的历史 。晋商能够逐渐扭转整个社会对商人的歧视,改变“农为商本”的传统观念,有赖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承担,以及这种精神所树立的典范力量 。
明清时期晋商的不断发展为个人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这种可能性相对于“学而优则仕”,门槛更低,成功率更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大 。
晋商精神的历史内涵是多方面的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构成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晋商精神,也从不同的角度塑造了晋商的商业品格 。
一,晋商精神的文化内涵(一)重视儒商,支持晋商家族的文化传统
文化是一种被主流社会普遍接受的统一的价值观,由生活习俗、礼仪习惯、意识、道德伦理、地域差异强烈的社会原则等构成 。在晋商崛起的时代,“重本轻末”的思想仍然是当时社会不同分工的主要认识 。清代康吉田在《晋城搜略》中说:“山西贫瘠寒冷,生物稀少.....盖其土之物,半不能出,旧粮不可得,只得换之,带至其乡 。”山西人仅靠土地很难维持生计,只好背井离乡,弃农经商,但仍认为经商便宜又贵 。
晋先(1469-1523),山西(今永济)人,王氏家族企业的创始人 。他是一个商人,“心地善良,轻知识,能意气风发,慷慨大方” 。与人交友,“忠厚秋霜,能益一毫,故人乐于用斧,善于审时度势,扩大化” 。因此,王家成了当地的有钱人家 。而王献的父亲认为“凡事低人一等,唯有读书高”,对大儿子经商致富不太关注 。他甚至让王献回家后和他的妻子孩子一起建立另一个门户网站 。商业的成功起初未能抹平对商业本身的歧视,社会主流仍然认为商人不从事直接的生产活动,只是靠投机取巧获利 。文化对晋商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山西人有很强的家园情结 。受此影响,晋商发展起来后往往选择回老家建深宅,而榆次常家大院用了200多年才建成,形成了独特的“四合院文化” 。在票号最兴盛的时期,每家票号的总数都设在平遥,平遥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
【晋商精神的内涵 晋商精神】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绚丽多彩,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脊髓里,使我们有别于其他民族 。同时,传统文化是我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没有它的影响,谁也不可能产生一个没有基础的精神世界 。
虽然人们的观念、思想、行为、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华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但其源头仍然是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但在其历史长河中,“团结中有宗族,社会中有元素” 。根据著述的记载,经典的子集和卷数众多,包括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周易、庄子) 。比如在学术统一上,儒道是三教百家争鸣的主要原因 。
东晋以后,经过南北朝隋唐,从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渐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佛教经典和统一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儒释道三家鼎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那么,无论什么样的文化,都是从传统文化的主干上分出的一个分支 。因此,商业诞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无非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包括商人自身在内的整个社会,即在传统儒家文化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对商业活动的价值判断 。
就修身而言,儒家思想体系在大学里充分体现在“修身、齐家、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 。总的来说,要学习修身之道,陈述治国之策,谋求天下公共利益,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要从哲学的高度去认识宇宙 。具体到商业活动和商人的价值观,是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在商品经济和商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
在落后的封建社会,虽然很少有人看得起书,但儒家经典中所倡导的内容,却可以通过口口相传形成的社会氛围得以传播 。出去做生意的企业家,知道自己从事的是“最后的生意”,也知道一点儒家对一个合格的人的要求,更向往和羡慕读书读书读书人 。马克思·韦伯从犹太人普遍擅长经商这一事实中总结出一个规律 。如果一个国家在政治上不受支配或压迫,那么他们在商业领域往往更胜一筹 。如果一个行业或者一个身份本来就受到歧视,那么他们可能会要求自己在做事上达到更高的期望 。也就是说,商人的身份是四人的终点,他的职业除了保证生存之外,不能满足其他需求 。他们只能通过践行儒家“仁义礼智信”的行为准则来为自己正名 。因此,晋商精神的许多方面,如诚实公正、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同舟共济等,都是在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商业文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成为晋商显著的性格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