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

承天寺夜游翻译(带孩子学文言文)
《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 , 我们都很熟悉苏轼 。估计他的父亲和哥哥 , 唐宋八大家之一 , 也能入选八大家 。苏轼诗词歌赋都很有造诣 , 纪念亡妻的名篇《江城子》 , “十年生死 , 无所思 , 难忘 。千里孤坟 , 无处倾诉凄凉 。即使相见不相识 , 脸上蒙尘 , 鬓角如霜 。”当然 , 前后也有《赤壁赋》 。他去的虽然是赤壁 , 但不是真正的三国古战场 , 而是黄州赤壁 , 现在叫“文赤壁” , 真正的赤壁叫“武赤壁” 。

这首《承天寺夜游》供孩子们背诵 , 也是苏轼贬黄州后所作 。整篇文章短小精悍 , 发人深省 。我们先来看原文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脱衣而眠 , 月色入屋 , 准备出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玩的人 , 我去了天后宫找张怀民 。人们没有睡觉 , 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下有死水空明 , 水中藻类杂草互相交错 , 竹林翠柏之影亦遮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但少闲人如我们耳 。”
《赤壁赋》前后写于元丰五年 , 比这篇《承天寺夜游》早一年 , 都是苏轼贬谪湖北黄州后的作品 。可见苏轼的心境完全迷失在山河之中 , 没有了当年“老太太谈青春狂 , 左黄右绿 , 金帽貂裘 , 千骑绕平岗”的豪情 。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文言文《元丰六年》 。苏轼元丰二年被贬黄州 , 到现在已经四年了 。一开始就说明了时间 。白居易《琵琶行序》开篇“元和十年” , 范仲淹《岳阳楼记》开篇“庆四年春” 。开头都是标明时间的 , 都是用年号标注的 。但《赤壁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之秋 , 七月既望” , 用干支来定年 。也许“赋”比一般的文章更有文学性 。中国还有一种编年法 , 叫《太岁年谱》 , 比较复杂 。

“十月十二日之夜” , 农历的第十二天 , 大约是阳历的十一月中旬 , 已经是冬天了 。《夜》点明了夜游承天寺的主题 。
“脱了衣服睡觉 , 借着月光进屋 , 开始寻欢作乐 。”作者故意写了一句“脱衣服睡觉” 。一是表明天色已晚 , 符合“夜游承天寺”的主题 。第二 , 暗示他夜游承天寺是事先没有计划的 , 是临时决定的 。
“月光进屋” , 月光从窗户照进房间 。李白《静夜思》“床脚一线明 , 岂已霜?”现解释为“床” , 不是睡觉用的床 , 而是“胡床” , 即麻扎 。据说诗人坐在院子里的马扎上 , 还有一种说法是“床”指的是井边 , 反正不在屋里 。还说唐朝的窗户很小 , 那时候还没有玻璃 , 都是纸做的 。但是在苏轼的宋代 , 苏轼明确说明“月光入屋” , 宋代没有玻璃 。那么月光是怎么透过窗户照进屋子的呢?
还有一种解释是“月光进屋”的“门”指的是门户 , 也就是说 , 月光透过门照进来 。但作者写的是“脱了衣服想睡觉” , 只好脱了衣服上床 , 门自然关着 。也许这个解释不太合理 。

《快乐出发》 , 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月色很开心 , 起身出门赏月 。
“一点乐趣都没有的人去承天寺找张怀民”“我承认都是月亮的错 , 月光太美太温柔 , 一瞬间就只想和你在一起 。”独处不如快乐 , 作者去找好朋友张怀民一起赏月 。古代文人很喜欢住在寺庙里 。也许是干净 , 容易学习 。《聊斋志异》里有很多寺庙里文人的故事 。

作者也是性情中人 , 不管张怀民睡没睡 , 就直接去了 。张怀民和苏轼一起被贬黄州 。
“淮上人不睡 , 走在中庭” , 张怀民依然清醒 , 两人一起走进庭院 。作者没有解释张怀民为什么不睡觉 , 也许是闲人 , 但无事可做的人不想睡觉 。

作者是这样描述月光的:“庭下有水空明 , 水藻野草在水中互相交叉 , 竹林翠柏影遮 。”月色如水 , 鲁迅先生的诗 , “唱眉无处写 , 月色如水照衣 。”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 , 写着“月色如流水 , 悄悄流在这一叶一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