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印象笔记加码企服有何秘籍,巨头缠斗正酣时( 三 )


有大量成功的服务企业和软件企业成功完成了云端的转型 , 所以企业的软件或者信息化方面的工具需求不是刚刚出现的 , 其中有一些需求已经被服务得很好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大的云服务厂商 , 都做了非常好的基础设施 。 我觉得整个大环境是不断演进的 , 我们要深度地思考、举措 , 找到这个机会在哪儿 , 拍脑袋决定是会有问题的 , 这是第一件事 。
第二件事 , 在企业服务里 ,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垂直和水平之间的关系 , 其中包括很多独特的场景 。 水平就是所有企业通用性的工具 , 大家都可以用 , 同时我们必须要重视企业vertical需求的独特性 , 因为每个企业不像个人的需求有很多的通用性 , 不同企业在企业流程和企业痛点上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 。
现在大量垂直的服务性企业是做的非常深、非常专注 , 我们非常尊重这类企业 。 我们觉得即便做水平的企业 , 也要对这些重点的垂直场景有深刻的理解 。 对于我们来讲 , 我们重点的垂直场景服务一定会是知识型的、信息密集型的、远程工作型的 。 我们不仅要有很优秀的产品让所有企业都能用 , 而且在某些行业里 , 一定会有针对特殊场景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思考 。
在水平的企业服务里 , 也要有一个客观的心态 , 要做通用型?平台型?还是工具型?哪些做 , 哪些不做?即便一个水平型的企业服务的企业 , 你的增值点、价值点是什么?这些都应该有清晰的认知 。 印象笔记在这一点考虑的非常深 。
事有所为 , 有所不为 , 我们的核心点对很多企业用户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 在核心点上 , 我们会持续深耕一些独特的垂直的场景 。
「深响」:印象笔记对ToB , 包括企业办公需求的认知 , 我觉得是有点超前的 。 从整个产品推广过程来说 , 不能忽视的是国内有很多的大企业在争这块的市场 , 怎么让客户对印象笔记 , 包括接下来要推出的印象团队这个产品的工作方式、产品性能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你们计划怎么打通这个市场?
唐毅:很多企业都在争这个市场 , 大家都觉得最快速的方法是在疫情期间先建立习惯 , 它是一个有意义的思考 , 但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 企业建立习惯之后有没有付费习惯?当大量同质产品在一起的时候 , 这个习惯到底有多强?
在同质化的情况下 , 短时空域属性很强 , 进去就能出来 , 我们在想问题时会更加客观 , 选的点是我们一直的积累和优势所在 。 优势体现在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对场景的理解 。 积累就是用户积累:用户信息和使用习惯积累 , 以及通过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用户信息而逐渐获取的对于水平通用场景和垂直行业化场景的理解和积累 。 这些积累是我们最大的价值 , 我们的发力点在于对印象笔记品牌或者C端产品有深度使用习惯的个人 , 或者已经习惯在印象笔记上协作的团队 。
第二点 , 因为我们对场景研究很深 , 所以目标很清晰 , 如何能把企业里不同人的知识变成团队的知识 , 最后变成企业的知识 。 在处理关键信息时 , 这种知识能跳出来帮到你——这些我们都有深刻的领会和理解 。 在协作、编辑、智能这几个点上 , 我们都对现有产品 , 特别是同质化产品的痛点做了深刻调研和用户教育 。
很重要的一点 , 在通用的企业流程里 , 我们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里加速布局 , 也拥抱远程办公、协同办公的机会 , 但会更关注我们自己多年积累所理解到对核心痛点的产品解决方案 。 所以我们拿出的方案 , 都是通过产品在团队、企业、个人之间搭建出的独特解决方案——让企业用起来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 直截了当的解决痛点的感觉 。
就是拿来用一下就知道 , 黏得住你的是良好的使用体验 。 但还有一个特点 , 是C和B之间的一个动态关系 , 两者之间的路径和互相之间的重叠和思考是我们比较关注的 。 一直以来苹果比较遵循的就是深度理解、超越性地理解用户的痛点 , 推出之后用户可以直接用 , 并且觉得没有其他替代品 , 而且我们选的方向也不会是同质化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