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一直在身边」民营医院面对疫情拐点,该修炼的内功是什么?( 二 )


比如 , 在医疗服务创新发展上没能做到紧跟时代和自我创新 , 过分寄托公立医院离退休医务人员和迎合专家取向 , 诊疗服务能力提升上缺乏中青年业务骨干的挖掘与培养;自然难以具备医疗服务能力优势和影响力 。 这种情况下 , 如果民营医院继续执着於现状 , 并没有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 , 也没有讲出“能够让用户需求相信的故事 , 有意义的故事 , 舆论评价依然会是多面负向的 , 民营医院很容易伤不起 。
2、内功修炼重在长期价值
事实上 , 民营医院依赖过去多少年的流量红利和增长的惯性 , 也让民营医院过于关注短期变量 , 而忽视了很多长期价值 。 现今 , 切中民营医院当下诸多痛点的同时 , 着力提升业务能力内功 , 更理性思考应对措施和未来的计划 , 应该都是当下民营医院长期价值 , 以及解决医疗需求问题的实实在在修炼 。
比如 , 医疗用户需求服务体验的提升、强化医院口碑和影响力传播 , 切中员工业务能力痛点做专业技能提升、医院运营降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工作流程高效把控管理 , 培育医生专业团队做最好的诊疗决策……这些问题都成了民营医院在运营水平维度上的短板和瓶颈问题 。 如果这些问题痛点得不到妥善解决 , 民营医院的未来则充满变数 。
从用户真正的需求出发 , 设身处地为医疗用户着想的人文氛围成为医生诊疗能力的基本“标配” 。 民营医院需要相当重视在医生团队诊疗能力绩效管理上除了服务 , 还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输出 。 倘若医生诊疗能力服务边界的局限性致使医疗本质本末倒置 , 医生诊疗服务往往就会不自觉地复制医疗营销的成熟经验直接与业绩量挂钩 , 忽视用户需求在医疗服务环境中是否会产生哪些变化?
现实中 , 如果医疗用户要就医 , 去任何一家医院都可以;如果医疗用户要去找专家 , 可以在大医院挂号预约;而如何在民营医院让医疗用户发现能够解决疾病痛点的医生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 显而易见 , 把医生团队的硬核医疗服务能力方式发挥到越来越丰富 , 才能反哺成为医生个人口碑乃至整个医生团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
3、创新才是民营医院真正的看头所在
当然 , 疫情总会过去 , 医院业务运营还要继续 。 对于民营医院来说 , 机遇更实际的意义 , 不是推出了都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 即别人做你也做 , 指望短期效能把线下损失的要在线上补回来 , 而是要在制度、组织及文化、管理工具上 , 都要进行完整适配与改造的变化 。
民营医院在这一特殊时期 , 损失已无法避免 , 经营模式是客观存在的 , 并不是影响民营医院面对疫情期大考的唯一因素 , 这背后更多的是民营医院需要跳出固有视角 , 转为提升自身品牌认知市场的竞争力 , 做足医疗资源供应链和运营功力比拼的行业视角 , 更重要的是业务技术拐点内核需要出现转变 , 加强自身的造血能力 , 才能具备过硬的盈利能力 , 而塑造民营医院影响力也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 。
不过 , 民营医院改善医疗服务的选择还是给市场传递了一个强烈的讯号:未来必须依靠质量疗效来加强与用户的连接 。 开启并不断进化出新的商业模式 。 从整体的成本架构和产品定位上 , 主推型的学科建设是民营医院整个医疗资源供应链的核心 , 也是一个值得民营医院花80%的精力去打造的战略产品 , 做到人无我有 , 成为特殊时期的突围方向 。
在此 , 笔者提出一个具有一定张力的探讨主题 , 即民营医院如何重塑高质量发展 , 让今天的民营医院可以在整体医疗服务功能、运营方式和业态整合上更加适应当前医疗健康趋势带来的变化 。
第一 , 价值认知 。 应该是医疗需求用户对优质医疗服务有相对清晰的认知能力的 , 能够直接影响业绩量的财务数据表现 , 医疗服务形态无论是在业务体系还是运营逻辑上 , 能够让医疗需求用户在第1次就诊时 , 就感受到品质医疗高性价比的体验 , 对民营医院就会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