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军阀吴佩孚?( 五 )


有一天,算命摊前来了个人,是他的同乡吴亮孚,他乡遇故知,吴佩孚激动不已:走走走,咱们去喝酒。
几碗黄汤下肚,吴佩孚打开了话匣子,一肚子才华与委屈倾诉而出。吴亮孚却听得眼前一亮,一拍桌子:有才啊兄弟!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兵高,从军去!
第二天,吴佩孚就砸了算命摊,去部队当了兵。可他书生出身,身材瘦弱,只能从戈什哈做起。说白了,就是部队里的勤务兵。
可吴佩孚却干的有滋有味,因为他坚信:起点只代表来路,却决定不了出路。
很快,机会来了。
有一天,吴佩孚的上司,师爷郭绪栋命吴佩孚送一封公文,吴佩孚拿到后,看了一眼,咕哝着说:这个典故用错了。
“你说什么?”郭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说师爷您用典错误。”
“你说我错,在哪?”
“就是这句!”吴佩孚拿起文件,给他指了出来。郭起初还不相信,最后查了资料,才发现自己确实错了。
“你念过书?”
“念过!”
“念了几年级?”
“中了一个秀才!”
郭马上上前,大呼:“不得了,从来是秀才遇到兵,这次是当兵的遇到秀才了。”自此郭十分器重吴佩孚,到处抬举他。
时下层军官瞧不起吴佩孚,不屑和吴佩孚同桌吃饭,郭气的大骂:“你们不屑与他为友,其实你们哪里够的上他?”
他还与吴佩孚拜了把子,并为他的前途积极奔走:枳棘非栖凤之所,兄弟,我得替你想想出路!
很快,在他的帮助下,吴佩孚进了军校。自此吴佩孚人生开挂,一路坦荡,短短数年,就走向了人生巅峰。
说起来,吴亮孚和郭绪栋功不可没。
苹果每天都从树上掉落,但是牛顿却只有一个。如果我们也想有个抬举自己的老乡和上司,那请先让自己有一个被人抬举的理由。
否则,即便机会来了,我们也抓不住。
日后吴佩孚发达,将吴亮孚和郭绪栋招致身边,并委以重任。
尤其郭绪栋,吴佩孚待他甚厚。吴佩孚一生痛恨鸦片,连自己的老婆吸食鸦片吴佩孚都要和她闹离婚,却独独说:只许郭公过瘾,不许僚属破戒!
郭绪栋生病,吴佩孚衣不解带的照料,直至痊愈。后郭绪栋提出衣锦还乡,吴佩孚连连点头说:“这事好办。”
没有几天,北京政府下文任命郭绪栋为山东盐运使,这可是一等一的肥缺,但郭绪栋却不满意:“你自己高高在上,难道我就不够当一任省长?”
吴佩孚连连骂自己糊涂,他说老哥你莫动气,我现在就想办法帮你解决。郭绪栋又说:“我不做省长则已,要做就得做山东省长,让我在家乡露露脸,死亦无憾。”
吴佩孚二话不说,将山东省长一职送给了郭绪栋。从吴佩孚的私人秘书,到一省封疆大吏,吴佩孚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你给我一滴水,我送你一片海。
郭绪栋尚未到任,便因病去世了,吴佩孚悲痛不已,几次哭绝于地,后亲自奔走,为郭绪栋争取了陆军上将之誉。
自来恩将仇报者众,知恩图报者少。
吴佩孚,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军阀!
— 03 —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时,吴佩孚正在湖南带兵。他得知学生运动遭到镇压,悲愤不已,欲通电大总统,为学生们讨还公道。
他那时候只是个师长,尚未成气候,僚属见他出头,纷纷阻拦。吴佩孚脾气上来了,骂道:“老子就是要管,你们都滚!”
他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学生乎?
他还公开发电说:决不许出卖祖国的主权!不能让强敌将我山东家乡当肉吃!身为山东籍的军人,我愿和日本决一死战!
为此他还填写了一首《满江红·登蓬莱阁》作为部队的军歌: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涛大作。
想当年,吉黑辽沈,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如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
甲辰役,主权堕!
叹江山如故,夷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
却归来,永作蓬莱游,念弥陀!”
民国军阀千百万,谁人能似吴佩孚?
1927年,吴佩孚兵败,日本人与吴接触,表示可资助他东山再起。吴佩孚看透了日本人侵占中国的野心,破口大骂道:这他妈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用不着外人插手。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吴佩孚跑到北京,指着张学良的鼻子问:“为何不打?”
张说:“实力不足,打不过。”
吴说:“现在我来了,实力就足了!军人最大的实力,便是一个死字!”
1937年,听到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后,吴佩孚绝食一天,以示抗仪;
1938年6月9日,国民党军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听说淹死许多日本人,他异常高兴;后又听说有140万人无家可归,他又为此失声痛哭。
晚年吴佩孚寓居天津,多次拒绝日本人出山邀请,后日本人怒不可遏,在吴佩孚治牙期间,派人将其杀害。
他一生以关公、岳飞自诩,以爱国为毕生功业,无论穷达,至死不改其志。
吴佩孚,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军阀!
— 04 —
吴佩孚掌权后,亲朋好友纷纷登门来出身,吴佩孚一个后门都不开。后来不胜其烦,干脆下了一道手谕:“蓬莱仙姓吴的,只要是天、孚、道、云、龙五个辈份的,一个不用。”这样一来,再没人来了。
有一次,一个叫露娜的美女倾慕于吴佩孚之为名,跑到中国来追求他,吴佩孚不为所动,露娜给吴佩孚写了一封信,下了“最后通牒”:吴佩孚,我爱你,你爱我吗?
吴佩孚拿出纸笔,刷刷刷写下四个字:老妻尚在。便不再理会对方了。
1924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钱昌照,曾记述自己与吴佩孚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吴穿着布衣布鞋,白薯屑落了一身,招呼钱一起吃烤白薯,还大谈自己的做人哲学。
广厦千万,一丈足以安身;锣缎万匹,三尺大可舒心。吴佩孚无论官做多高,权利有多大,他始终是一个朴实的秀才,一个干净的读书人。
1927年5月27日,吴佩孚率卫队逃往四川经河南邓县构林关时,受到当地头面人物的热情款待。面对满桌酒肉,他却说:“免了吧!战火连绵,百姓不得温饱,我们还要这么多菜干什么?”只留下四个小菜,其余全叫人撤下。
他晚年曾撰联总结自己的一生: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怡性,真个解甲归田。
自古利益熏心者多,淡泊名利少。
吴佩孚,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一个军阀!
— 05 —
吴佩孚是宪政主义者,一生与官僚和政客为敌。他认为,只有宪政才能救中国。
1920年,吴佩孚掌权后,马上提出召开国民大会,讨论国事,推进中国的宪政进程。吴佩孚为国民大会定出原则:由国民自行召集,官署不得参与或监督,以免官僚政客把持操纵。
大会宗旨是国民自决统一善后、制定宪法与修正选举方法及一切重大问题,地方不得借口破坏。会员由全国各县农、工、商、学各会,互举一人为初选,如无工商等会组织,宁缺毋滥。
因为吴佩孚的制宪处处对国民敞开,处处对官僚设防,因此受到强烈抵制。没过两年,吴佩孚下野,中国宪政之路便戛然而止。
后国民军北伐,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时光荏苒,史海蒙尘,再也没人记得吴佩孚和他的宪政理想。
五四之后,吴佩孚曾公开发出这样的质问:试问共和国家,以人民为主体耶?抑以政府为主体耶?
这个问题,至今仍旧值得我们深思。
自古为己求权者多,为民争权者少。
吴佩孚,没想到你竟是这样的军阀!
— 06 —
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因牙痛就医,死于日本特务暗杀,一代传奇就此谢幕。
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的高下,不是在他生前,而是在他死后;不光要听他生前好友部下的评价,而且要听他的敌人的评价。
吴佩孚去世后,北平的日本占领军和伪政权立即隆重祭奠这位秉持民族大义、始终不肯屈就(伪职)的人,日军侵华最高司令官也参加了公祭仪式,华北沦陷区的各省市三日之内均下半旗致哀。
曾经与吴佩孚交锋多次的国民党,在重庆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追赠吴佩孚为一级上将。蒋介石亲致唁电至北京吴公馆: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
因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大罢工而与之结下血仇的共产党,在吴去世后,也以 一定的方式表示哀悼之情。
时中共元老董必武对记者发表谈话说: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伐,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伐截然不同。
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 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
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当时的那些军伐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另外还有许多他生前的政敌、军敌都对他的死表示哀悼,并对他的人格表示由衷的钦佩。
吴佩孚手下有一位师长,在吴死后,于其墓旁建成两间陋室,自愿充任守墓人,居住在荒僻的墓旁茅屋,几十年如一日,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
了却家国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吴佩孚,没想到你竟是你这样的军阀!
人生必备三幅热泪:一哭天下大事不可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从来沦落不遇佳人。此三幅泪绝非小儿女惺忪作态可比,唯大英雄方能得其中至味。
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回望吴佩孚的一生:
看到的是一个秀才,在乱世中无奈走上了刀兵之路;
回望吴佩孚的一生: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君子式的儒生,却在史书上背下了残暴军阀之恶名;
回望吴佩孚一生:
看到的是一个爱国者,在历史的波涛中做出的垂死挣扎,以及他发出的一声轻叹。
历史不应该只记住胜利者,还应该记住那些努力过的人。
…END…
『如果喜欢,动动手指,搜索庸恒(yh _yongheng)关注更多精彩文章!』
作者庸恒,文学爱好者,已有柳永、徐文长、陈寅恪、哈兰·山德士、辜鸿铭、华罗庚、马舸、周信芳、束星北、古龙、梁启超等人物拾遗录面世,若是感兴趣,欢迎关注。
■网友的回复
爱国的军阀。总之不纳妾,不举债,不入租界,不与倭人合作,为日人暗害。虽有时代局限,然不失一代人杰。八面风雨会中州,洛阳虎踞,得意淡然,失意冷然,内心敬服
■网友的回复
吴佩孚保全故宫
他是第一个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在那个兵痞遍地的旧时代,他是擅于诗赋的秀才将军。他是历史课本里的反动军阀,却通电全国,保全了故宫。左右视频,为您揭秘不一样的军阀吴佩孚。
1922年,身为直系军队总司令的吴佩孚使用奇兵,击败张作霖12万奉军,将奉系势力逐出山海关内。此时的吴佩孚掌握着直系最多的兵力,拥兵数十万,虎踞洛阳,其势力影响着大半个中国。人们普遍看好吴佩孚的前途,不少外国人认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
北洋军阀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但吴佩孚却是个例外。他22岁便考中秀才,,书法、诗歌、绘画都颇有造诣,为讥讽前来巴结的乡绅,他曾作诗道:“天落泪时人落泪,哭声高处歌声高。世人漫道民生苦,苦害生民是尔曹”,一时传为佳话。
鲜为人知的的是,今天我们能看到故宫庄严肃穆的原貌,也有吴佩孚的功劳。1912年,民国国会参、众两院从南京迁到北京后,办公地点选在了宣武门资政院旧址。但这里场地狭小,渐渐无法满足国会议员们的需求。
到1923年,政府竟然决定拆除紫禁城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改造成日常办公、开会的大楼,甚至邀请了瑞典建筑师司达克进行三大殿改造的设计。
此时的吴佩孚虽然驻扎洛阳,但刚刚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击败张作霖,声望、权力可谓如日中天。正如直系领袖曹锟所说:“只要洛阳打个喷嚏,北京天津都得下雨”。
这年阴历三月初七,正是吴佩孚的五十寿辰。虽然吴佩孚很早就在京沪两地报纸上刊登了“谢入洛宾客启”,谢绝门人部属来拜寿。但对权倾朝野的吴大帅,谁又想失去这一巴结奉承的好机会呢? 洛阳城里,大帅府前,自然少不了北洋政府内的高官重臣。故宫三大殿的改造计划,也就在闲谈间被吴佩孚所知悉。
吃惊过后,吴佩孚立即调查了故宫改造计划,进一步掌握了民国政府改造故宫三殿的方案内容。 5月20日,他致电总统黎元洪、内阁总理张绍曾、内务总长高凌爵、财政总长张弧,表示:各国宫殿之雄壮,无一能与故宫三大殿相媲美。三大殿不仅是中国的奇迹,亦是世界的瑰宝。一旦拆毁,则中国将永远失去这罕见的古迹,被各国所耻笑。我们怎能毁掉这数百年历史的故宫,而让几个人中饱私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