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人堪称「神人」,却鲜为大众所知?( 二 )


和激光、雷达等武器。因此,他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
抗战后,又拒绝国民党迫他入党的要挟,让学生将已安装好的雷达再拆卸,遭遇到囚禁。
有哪些人堪称「神人」,却鲜为大众所知?
在1950年浙江大学的思想改造运动中,因为苏步青教授受到污辱,束星北气愤之极,把节约委员会主任像揪小鸡似的揪起来,一拳打过去,大骂:“你知道苏步青是什么人吗?你们算什么东西?”
结果苏步青解脱了,他却因殴打革命干部,抗拒运动,成为浙江大学斗争批判的罪魁。
但是,一个具有刚性人格的人,遭遇到了一个刚性更强的体制。
1950年代初在山东大学,束星北反对“一边倒”学苏联;你们教辩证唯物主义,我就教牛顿、爱因斯坦。对好好学习的学生耐心有加,对热衷搞运动的学生“笨蛋”“草包”“狗屁不通”难听的话他也是说得出来的。结局是,不让他上讲台讲课了。
有哪些人堪称「神人」,却鲜为大众所知?
他不得已改行研究气象学,一年多发了十几篇气象学方面的论文,小试牛刀,就引起气象学轰动。他不是天才是什么呢?
1952年院系调整时,如果束星北接受王淦昌的邀请,到中国科学院搞研究,也许他能逃过一些劫难?但束星北当时婉拒了。
图: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有哪些人堪称「神人」,却鲜为大众所知?
然而他没有加入的科学院,在1957年后,几乎成为中国科学家唯一的避风港。那一年,张劲夫冒险进谏,使中科院一批海外归来的自然科学家,没有被打成右派。
而此时的束星北,在山东大学肃反运动中,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一度被停职反省。尽管束星北在自己家大门上,贴着他用毛笔书写的告示:“请勿进门。公民住宅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70条。”也挡不住1955年的抄家搜查。
有哪些人堪称「神人」,却鲜为大众所知?
他的全家被赶到院子里,束星北手里拿着一本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摇动着。
然而这又能有什么用呢?这次抄家的收获是束星北自己安装的半导体收音机,作为他收听敌台的证据。
束星北被定为反革命分子、重点斗争对象。1957年,他当了“极右分子”工资降到只给20元生活费,而他妻子无工作,还有七个孩子。1958年定为反革命分子管制3年,编入劳改大军修水库。饥饿的年代,他一直在工地的死亡线上挣扎
有哪些人堪称「神人」,却鲜为大众所知?
1960年秋,水库工程结束,他被调到青岛医学院接受改造,打扫教学楼的厕所
1960年代,他发现自己曾经的一批物理学家同事,全部都联系不上。于是他感到,他们也许在进行核试验,因此不能与外界联系,他希望参加到这个队伍中。
他开始认真改造,认真刷厕所,甚至开始研究如何才能刷快,刷的好,刷的干净,在此期间,束星北修遍了山东省所有的地方和部队大中型医院的设备:
X光机、心电图仪、脑电图仪、超声波等,甚至甚至连变压器、锅炉、水塔、汽车和食堂用的鼓风机,也在他的修理范围之内。
有哪些人堪称「神人」,却鲜为大众所知?
他想尽一切办法“立功”,迫切希望自己摘掉帽子,重新回到人民群众当中,重新开始科学研究,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公布后举国欢腾,谁也想不到在青岛医学院的一个小破屋里,一位苍老的科学家正蹲在地上,双手捂着脸,嚎啕大哭,声音撕心裂肺……这是怎样一种痛苦,我想象不到,是被埋没?是遗憾?令人深思…
有哪些人堪称「神人」,却鲜为大众所知?
有一年,束星北的女儿,去父亲的老同事王淦昌家中看望,她认为父亲为人处事,要有淦昌叔叔的一半就好了。没料到,一向温和懦雅、父亲一般的老人脸上出现了怒容
王淦昌对她说:
“你父亲说的,是我们想说没有说的,你父亲做的,是我们根本就做不到的。他没有任何问题,他只是跟我们不一样!”
图:王淦昌
有哪些人堪称「神人」,却鲜为大众所知?
直到1972年,束星北的学生李政道回国,他对周恩来总理直言不讳地说:
我以前的许多老师,他们的科学造诣不亚于国外的著名科学家,只是你们没有用他们。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
在那之后,多亏李政道的关心,1979年,束星北被平反。他是最晚一批平反的人。束星北终于又拿起了教鞭,然而此时,他已经是一个73岁的老人,他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已经过去了。距离他去世,也只有四年时间
1979年,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需要计算弹头数据舱的接收和打捞最佳时限,整整一个中国海洋局,没有人能计算出来,有人推荐了束星北。
上面为此拨款100万元,束星北分文没要,一支笔,一张纸,一个小计算器,准确无误完成任务。
当年他73岁。航天学界轰动一时。天才还是天才!
有哪些人堪称「神人」,却鲜为大众所知?
1983年,束星北去世前,他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青岛医学院。但是他去世时,青岛医学院把他的遗体遗忘了。半年之后,想起来,尸体已经腐烂。结果让两个学生草草埋葬在学校篮球场旁边的双杠下面。
2000年后,资深记者刘海军开始辗转收集并整理束星北的故事,写出了一本珍贵无比的《束星北档案》。刘海军给束星北的学生李政道写信,并没指望着他能回信,因为像李政道这样的大人物,每天不知要收到多少信,每个都回就不用干别的了
有哪些人堪称「神人」,却鲜为大众所知?
但李政道回信了,并写得很认真,有二十多页,把刘海军先生原稿中很多地方做了仔细的修改,并为《束星北档案》这本书写了序。
我第一天开始在网上写文字的理想是,讲“逗中有泪”的技术宅故事。我写过很多国外科学家的故事,我自认为也做到了逗中有泪,许许多多的天才科学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性格缺陷,甚至是根本无法与人沟通
有哪些人堪称「神人」,却鲜为大众所知?
有哪些人堪称「神人」,却鲜为大众所知?
但是每次写到近代中国科学家的时候,却常常只能写出“忍辱负重”。试想如果束星北能和那些国外科学家在同样的土地上,岂能没有同样的辉煌?可惜,中年以后的束星北不能拥有这样一片土地。
而他所生活的土地上,至今也没有产生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所以我不爱写,写完了心里难受
在束星北最才华横溢的时期,他的生活里却只有黑暗。我希望在天堂的某个地方,束星北老师能和竺可桢老校长,手牵手,一起在太阳下散步
-----------------------------------------
本文所有资料引用自合法的公开出版物
编辑整理:蛋蛋姐,一个不肖的浙大校友
资料来源:
刘海军著《束星北档案》(作家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
邢小群《天才需要什么样的土壤》(发表于《读者》杂志,2006年)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到微信号留言。谢绝未经授权的转载
■来自的网友回复
并非每个人都能「听到」来自生命的期待,人们常常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却并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反之,那些不同领域的佼佼者,往往具备一种能力——他们听到自己内心的渴望,追随其召唤,全心全意。托马斯、乌里和亚历克斯三人正是这样的生活强者。对身体极限的探索,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是竞技体育的口号。而生命的极限,在于蜕变。如果说攀岩这项运动,是人类极限挑战的皇冠,那么徒手攀爬酋长岩则是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徒手攀岩》这部影片记录了 33 岁的攀岩家亚历克斯·霍诺德在 2017 年 6 月徒手成功攀爬 914 米高酋长岩的真实故事,成为世界第一个攀上酋长岩的人。在攀岩界,这是一次如人类登月般重大意义的壮举。此外,该影片荣获第 91 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徒手攀岩的事迹广为流传。
有哪些人堪称「神人」,却鲜为大众所知?
徒手攀岩是指单人不借助绳索等辅助设施,无保护地攀岩,在常人眼里是一项玩命的运动。徒手攀岩被列为「世界十大最危险运动之首」。酋长岩被公认为攀登高度最高的岩壁之一。经过千万年的冰河洗刷,酋长岩成了一块光溜溜的岩壁,几乎垂直于地面,除了有少数裂缝、夹缝以外,无从下手、下脚,哪怕一个小失误,都可能是生和死的区别。
有些人是为了挑战而生,作为一名徒手攀岩者,每天都在和死神打交道,不是被死神带走,就是把死神赶走。
绝壁之上听从生命的召唤如果不是出于热爱,我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去解释亚历克斯为何如此热衷于这项运动。可能有人认为,将这种高危的极限运动当成职业,不是偏执狂,就是自虐狂,这是一项不容有错的运动,任何的偏差都会导致丧命。
怎么追寻自己热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面对内心的恐惧?这是很多人都会遭遇的来自生命的提问。
亚历克斯是一位「独行侠」,十几年来独来独往,住房车、攀绝壁,直接面对生死,好似一个修行者。正因为如此,他在绝壁上给出的答案更接近本质,当它被影片呈现出来,恰好击中了观众心中炙热的那一个点。
答案是什么?那就是动力!攀岩是一项非常危险的极限运动,而徒手攀岩的死亡率更是超过 50%。明知如此,为何攀岩者还要把自己置于死亡边缘?
我们来看一看三位来自不同国家、时代的世界顶级攀岩者给出的答案。他们分别是:纪录片的主角,亚历克斯·霍诺德(Alex Honnold),1985 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乌里·斯特克(Ueli Steck),被称为「瑞士机器」的速攀大神,1976 年出生在瑞士小镇;托马斯·布本多尔夫(Thomas Bubendorfer),打破过无数世界纪录的攀登者,1962 年出生于奥地利。
亚历克斯天资聪颖,17 岁时即以优异的成绩被世界排名第三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学专业录取;乌里出生的小镇瑞士朗瑙(Langnau)经济发达、风景如画,他在此地和家人一起享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托马斯精通四国语言,不仅攀岩,还写作、演讲,他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显然,以其家庭和个人资质,他们原本可以选择舒适而优渥的生活。但他们选择了徒手攀岩。
托马斯不仅是一位攀登者,还是一位作家。他在自己的图书《人生如登山》中提出了一个词,「自我独特本性」,这源自他清晰的感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写道,「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为他而确定的意义与事业,这份事业如同内在的灯塔,为他指明一生的方向,使他充实满足、与众不同」。
这一点在亚历克斯身上表现得同样明显。在外人眼中,他从小就笨拙又不合群。父母冷战的家庭氛围加剧了他的孤僻性格,即便进入大学,他也没有朋友。但是当他 19 岁后投入徒手攀岩,他感受到独处的乐趣,还收获了友谊与爱情。
可以说,攀岩成为亚历克斯与这世界相处的方式,看过亚历克斯攀登视频的人评价说:「你会隐约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他仿佛就是为了徒手攀岩而生。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来自的网友回复
我来说一个人物吧。说实话我个人是反对造神的,但是当普通人面对一些令人高山仰止的人物时,难免会由衷地产生一种钦佩和敬仰。而我要说的这位先生,又离我们那么近,不像战争史上有什么 bug 级的存在? - 眠眠的回答我这篇答案里提到的霍BUG,是属于古代,只能依靠史书和传说来瞻仰的人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时这样现代的、活生生的传奇更加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好,开始聊聊这位先生。为了保留点神秘感,先不提他的名字。猜到的也不要剧透哦~
他毕业于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他的同窗包括梁思成和孙立人。
毕业后,他赴美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