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儿会因为我不在意她同学骨折而难过?( 二 )
如此长期否认,会导致心理/精神疾病,最常见的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症。这就好比你养花,明明你的孩子是玫瑰花,你却要把她当作牡丹花来养(因为你可能是牡丹),这样玫瑰不绽放到底是谁的错呢?不是你的错,不是她的错,是因为玫瑰牡丹要不同方式来养啊。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又为你的女儿感到幸运,因为她能够认识到:当你去否定她,这并不是她的错,而是你们并不理解对方,或者更准确地说,她认识到你这样去否定她,是因为你不理解她。这一点也很重要,一般长期遭受父母否认的孩子,都会发展出一些边缘性人格的特质(并不代表临床上的显著),会包括下面这些症状:
1. 凡事都会责怪自己,会习惯性地惩罚自己
2. 对自己特别评判性,对自己要求特别高
3. 觉得自己“太情绪化”,自己“太神经质”
4. 容易情绪失控,一旦体验强烈的负面情绪,不知所措,会采取极端的行为来应对自己的情绪
5. 不知道自己到底体验着什么样的情绪,也不知道怎样向别人表达情绪
6. 不论自己体验怎样的情绪,都会告诉自己:我不应该这么想,我不值得去这么想
7. 一旦别人对自己误解,会产生深深的无助感和孤独感
8. 相信没有人会真正懂自己、理解自己,内心感觉特别空洞
9. 为了让别人真正听到自己的意见,不得不采取更极端的行为、更强烈地去表达情绪
10. 当自己体验到强烈情绪时,会去抑制、忽视、麻木自己的情绪,但是晚些时候,这些负面情绪会回来,而且会更加强烈
你知道吗,对于长期被否认的人来说,当他们的想法不被他人理解,当他们的情绪不被他人肯定合理性,当他们的存在不被他人认可的时候,这会带来多么深的无助感和孤独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能去自杀自残了,在我的临床实践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如果可以提一个建议,请你用心去聆听你女儿的想法,去理解她的情绪,你可以不同意,但是你不能去否认她的个人体验。
validating这个概念,说简单是简单,说难也难,懂得人懂,不懂的人不会理解,我知道你是爱自己的女儿的,但是她需要的爱的方式可能与你所习惯的有些不同。
@亲子
■来自的网友回复
我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每天早晨我给他讲绘本。有本绘本他看到就哭。
讲绘本的时候我说sad就要抱抱,所以每次他sad了就来抱抱我。
那本他看了就哭的书讲的是小猪冰淇淋掉了,然后小猪哭了。
每次看到那一页他都跟着哭,所以我好久不给他讲这本了。
有天早晨读了很多书,就又读到这本了,然后他又哭了。
我就哄他说,掉了也没关系,妈妈还会给的,给你个酸奶好不好?布丁好不好?
都不吭声。
跟我说,讲书!
好吧,回来继续讲别的书,刚抱着他做好,他把这本小猪书抱了起来,说sad抱抱,然后紧紧的抱着小猪。
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好软好暖。
我觉得自己是个很柔软的人,但是跟孩子比还是太成人庸俗了啊!
后来我就知道了,我们作为大人,很多时候并不比孩子更优秀。
富有同理心,温柔,讲公平道义,这是很多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
你要做的,只是帮他理顺这个关系,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揣度他。
所以你不应该是怎样说,而应该是怎样问。
同学腿断了啊,那你打算怎么办呢。去医院看看么?
断了腿很疼啊,也不能跟你们一起上课了吧?
用询问的语气,而不是表达观点的语气,更能促进跟孩子的交流。
至于现在,我认为你应该给孩子道个歉,说明自己确实表达的不对,以后会注意。如果下次她觉得你哪里没做对,可以告诉你,这样才能知错就改。而不是不理会,不沟通,这样下次还是不知道哪里错了。
■来自的网友回复
我跟我妈说我有一个朋友是同性恋。
我妈说,你可不能这样。
你猜我有没有这个朋友?
孩子跟你说点什么事情,很多时候既不是请教也不需要你评论,就是一种倾诉。
掐断了倾诉,亲情也就到头了。
不明白这个道理,将来孩子经济独立了之后父母就会产生很多委屈,为什么他宁可花时间跟朋友出去玩,也不陪我坐一会儿?他陪你坐着干啥,你们精神世界并不相通,亲情在这种情况下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
更新一下答案。
原答案写的比较简略。因为我觉得这足以把我的意思都说清楚了,加更多的文字其实是浪费大家的时间。但是因为有非常多的人很关心我,也展现了对性少数群体的关怀和理解,我实在非常感动,谢谢大家。另外,有些朋友也靠脑补给我和我的家人加了很多戏,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做一下进一步的说明。
这件事的重点不是我的这个朋友存在与否、我本人是不是同性恋者、或者我妈如何看待同性恋,而是她在谈话中对我的敷衍态度。
同性恋可以偷换成很多很多事情,这跟以下情况并无不同。
孩子说,“我有个同学在学校总是挨揍。”家长回答,”你在学校可别给我惹事。“孩子说,”我有个朋友怀孕了。“家长回答,”你要是敢这样我就打死你。“孩子说,”我跟我朋友吵架了。“家长回答,”别整那些没用的,你就不知道好好学习。“请记住,孩子或父母跟你谈论一些看起来毫无关系的话题的时候,正是你们彼此了解的一个难得的契机。
回到我妈这件事,她根本没听我在说什么,因为我确信她明确知道同性恋不是一种选择也不可被纠正。她当时正在餐桌上玩手机,我说的话她一概都回答了,“那挺好的”,或者“那你可不能这样”。“我朋友是同性恋”这件事可能在她潜意识里实在不能回答“那挺好的”,她就顺嘴答音说,“那你可不能这样”。
这件事我当时是非常生气的。
我当时说,”你把你那个手机先放下,你听没听见我说什么。“
我妈把手机放下了,说,”啊,你说啥?我没听见。你现在说吧。“
我说,”我有个朋友是同性恋。“
我妈说,”那我也管不着,他又不是我生的。“
我说,”我现在非常不高兴,我跟你说这个事,不是问你意见,也不是让你管,我只是在陈述一件事,是为了让你了解我的生活。你总说我不给你打电话,有什么事不乐意跟你说(并没有不跟她说话,但是我家有个亲戚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跟他妈视频……对比之下,显得我说话不多,对此我不做评价)。我现在面对面坐在这跟你讲我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你却在玩手机。你这么做对不对?我小时候你怎么教育我的,玩具能拿到饭桌上么?“
我妈说,”你说得对,吃饭时候再不玩手机了。“
我妈确实以后跟我一起吃饭的时候再也没玩过手机。我认为父母其实也是在成长的,而做子女的有些时候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因为父母天然比我们多二三十年的经验,比我们大那么多,他们怎么能不成熟呢?但是我回想一下我小时候,我父母成为父母的时候,他们也就是两个大孩子,他们也不是生下来就是父母的,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学会的。谁也不是生下来或者刚当上父母就自然而然的成为教育家或者瞬间学会如何跟下一代沟通的。孩子给父母的机会其实未必有父母给孩子的机会多,就像我不知道我小时候我妈曾经教了我多少遍我才能保证不在饭桌上玩玩具。
我跟我父母的沟通我们自认为是很有效率并深入的。我父母的开明程度可能是超过很多人想象的,但是再开明的父母,子女主动不说很多事他们也是不可能知道的。我介绍一下我们家的沟通模式,或许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吧。我和我父母的谈话一般包括三方面,会按照一下顺序逐个进行:
1.交换重要信息。
最近有什么事情是他们想让我知道的,或者认为我有必要知道的。以及我有什么事情是他们有必要知道的。这部分内容纯粹是信息交换,主要是知会,以陈述重要事实为主,不是征求意见,双方也不发表评论。双方都只会表示,这事我知道了,以及有什么是我能为你们做的么。不要错过孩子或父母的求助暗示,即便对方可能只是缺钱了。
就算是电话交流,我问好之后的第一句话都是,”你有什么事想让我知道么?“这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父母对孩子还是孩子对父母。因为就算是之亲骨肉,我们很多时候还是欲言又止,尤其是越大的事儿越是这样,你不鼓励他他可能一辈子都说不出来。然后,你最亲的人有一件特别大的事儿,但你一辈子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多大且多毫无必要的遗憾?
2. 请教和日常事务分配
比如我有什么困扰,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工作上的,或者专业知识上的,我会问他们。这个时候,他们会有个人意见和评价,会交换价值观并指导我的生活。
然后,他们会告诉我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该办了,比如,该买什么东西了,该给什么七大姑八大姨问候问候什么的了。倒不是我自己安排不了我的生活,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你不创造一个机会让父母嘱咐你一些事儿,他们的权威和关怀总觉得无处施展,然后他们可能会突然干预你不想让他们参与的决策。
3. 闲扯淡
虽然是闲扯淡,但是我认为这个内容绝对不能省略。用我妈的话说,”父母和孩子还得有国家大事儿才能说话啊,闲聊天呗。“这一部分就是一些芝麻绿豆的事情,以及交换一下对社会热点的看法,确保我们能对对方的价值观产生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并且确保将来我们不会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从来没认清过彼此。比如我妈明确知道我将来不会送她去养老院,我明确知道我妈将来绝不会给我带孩子,并且彼此认为可以接受。
就算不交换价值换、不交换意见、讨论的话题毫无营养,闲聊也是不可能省略的。因为倾诉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纽带,一个人如果声称自己爱一个人自己根本都不了解的人,如果真有这种情感,这种情感大概也是纯动物性。就算是亲子关系,感情也得逐渐培养的。用我爸的话说,”我今天爱你和你刚出生那天爱你是完全不同的。刚出生的时候爱你只是因为你是个弱小的生命,今天爱你是我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互相培养出来的。“而且,我觉得这话我爸说出来更有说服力,我猜母亲把孩子生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对孩子有了一些更复杂的感情。
另外,我认为我父母是关心我本身的而非我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这主要是他们在生活中面对各种情况中给我的不同反馈积累在一起让我得出的结论。如果作为父母,你只会在毫不相干的情况下,独立地、没有任何背景信息地去说”我在乎你“,然后对待他生活中的事情给他的反馈是关心他能给你带来什么,那这样的表现很难有说服力。孩子只是比你年轻,不是比你傻。
我明确知道我父母关心我作为一个人本身的幸福大于我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是因为很多场景下,我父母做出了我认为他们能做的最好的反应。
我有一个同学,可能因为身心上的痛苦吧,吸毒过量死了。我妈听说之后当即跟我说,”咱们家什么都买得起,你可别这样。读书不开心,就别读了,妈妈养你一辈子也没什么问题,不要不开心。“我妈跟我说她有个同学的孩子(我妈和她的同学们都是Top2毕业的,大概学霸们自己不上学了就开始互相比孩子),某常春藤博士毕业了。我当时就觉得,”你要是敢跟我说我得好好学习,咱今天就得吵一架。看着谁家孩子好,你就给谁当妈去得了。“但是,我当时没说出来,我就想看她怎么说。结果我妈说,”你猜怎么着,我一看那个孩子都快累死了。咱们家什么都买得起,也不差你非要在XX读博士啊,念不下去,咱就别念了吧。“我跟我妈说,我同学里有个人不知道为什么就自残,腿上刀割得一道一道的。我妈说,“你要是有什么事,一定要跟爸爸妈妈说,别自己一个人憋着。咱们家什么都买得起,不行就回家吧,别去上学了。”可能是我从小都不喜欢上学,我妈大概一直认为我如果抑郁了,肯定是上学上的……所以只要我不开心,或者我生活中有什么波动,她都建议我……赶紧退学吧……这些事,当时我并不能理解,因为我明明是我们系第一,怎么到她这就非得退学保平安了。后来我才明白,她其实一直在以一种荒诞的表达传递一同个信息:她会提供一切物质保障让来使我免遭精神上的痛苦。对此,在许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仍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此处只想说,”妈妈我爱你。“
还有就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对词语理解有误解。我原答案里说的“到头了”的含义不是“割断了”而是止步于这个程度,不能向前发展了。一般,父母只要不去迫害孩子,孩子不至于因为沟通障碍就放弃亲情的,但可能就没法强化这种亲情了。
当然,我也意识到,有些人确实既不会当父母,也不想学如何去当父母。他们甚至还在我这个答案下面的评论区里示范了这种态度,并想当我的父母以便能教育我“不许委屈”、“父母绝对没有错”,“你的想法都是放屁”……对于这些朋友我只想说,“我有父母,谢谢,再见!”
还有感谢那些在评论区里跟我这样一个网络中的陌生人分享自己那些并不愉快的人生经历的朋友,我真的很荣幸。
另外,我朋友看了我的原答案,说,“你妈肯定是没听见你说什么,你妈要是真不想让你搞基,肯定也不会说,‘你可不能这样’,而是会说,‘咱们家什么都买得起,你可别这样。’”
- 面包蛋糕@为什么同样的面粉,在中国是包子馒头,在西方人却是面包蛋糕?
- #食味艺文志#原创 为什么同样的面粉,在中国是包子馒头,在西方人却是面包蛋糕?
- 贵阳正畸医生周新莹@牙齿不白都是这些“害”的,五点原因让你明白牙齿为什么变黄
- 钓鱼@春钓鱼咋避免小鱼闹漂?1招完美解决问题
- 香槟@谈谈香槟的除渣
- 明明仔@你知道为什么减肥的人要补充蛋白质吗?有五大原因!
- #茶以清心#为什么同一款茶有不同味?
- 『热剧时时看』吃方便面时,为什么总感觉一包吃不饱,二包吃不完?答案来了
- #先生说百家事#38岁辣妈爱健身,高颜值大长腿肌肉线条清晰,与女儿合照似姐妹!
- 抗癌健康圈:为什么同样是癌症,有的人没过几月就离世,有的人却还能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