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较偏远区县(东西海三区之外)的中小学教育水平是怎样的?( 二 )


■来自的网友回复
北京的农村户口,享受的教育水平确实不怎么样,不信你可以去查,北京很多的较偏远区县的县状元裸分都考不上北大,某种意义上比山东河南户口还惨,当地教育啥水平你自己去想吧。
这就是为什么在北京,学区房意味着一切。
我原来有个室友是帝都户口,家里北京农村的,顺义的。
我是山东的,高考重灾区。家里省会户口+学区房
结果两个人一聊天,我小学初中高中同学里去清华北大的十几个,他从小到大竟然一个都没有。。。
换句话说我一个山东户口的苦逼孩子,认识的清北大神竟然比他多= =|
■来自的网友回复
给大家一个侧面观察北京市各区县教育水平的机会吧。本鳖十四年前读的高中是北京城六区里倒数的石景山的倒数,好在英语不错,属于老天爷看本鳖实在没本事,赏了口饭吃。2003年底代表本区参加北京市英语演讲比赛,第一个上台的东西海某外交部子弟(最终成绩是第一名)直接开挂,把第二个上台的(某远郊区)学生吓到无法说出整句话,讲到一半捂脸跑下讲台(本鳖当时就知道没有悬念了),之后所有上台的孩子都被震撼教育(包括本鳖,要不怎么会记了近十四年)。窃以为,差距早在十几年前乃至二十几年前就拉开了,只是如今更明显罢了。
■来自的网友回复
不邀自来
利益相关:高一(8.22修改 要上高二了哈哈哈哈)学生,老北京房山人,家住房山。小学到高中一直在海淀区某top3市级重点小学(中学)就读。
先上观点:
1 教育质量差距非常大!非常大!这种差距一是郊区学校和市区学校的差异,二是郊区乡村学校和城镇区重点的差异,并且其带来的影响随着年级的增长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逆。
2 这种差距一部分体现在教学本身,更大一部分是周围的环境(圈子),和所提供的平台和眼界。
3 郊区的学生有几次通过个人努力进入市区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可惜这种机会呈越来越少的趋势,但一直会有。
4 郊区只有极少数学生会通过自己努力去接受优质教育,大部分学生由于观念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都留在本地上学。
5 提高本地普遍教学质量非常困难。
———————————————————————————
首先实名反对一下前面答主说的“有钱有权的把孩子放东西海,剩下的郊区的都是父母没能力。
郊区的孩子想要考上市里优质校,因为户籍的因素在,还是要比外省市孩子容易的多的。只要父母支持,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指的是多看信息,抓住机会,并不是像一些答主说的得父母多厉害多有钱走后门),剩下的都是靠努力!!
至少在我入小学的时候(2007),我所在的幼儿园(位于房山区老城区,私立,但条件一般)是有提供如北京小学,建华实验学校等重点小学考试的名额的,考进去了还给奖学金。记得当年答主还拿了六百块钱#害羞# ——这是入学方式之一 。
后来答主选择了另外一所市重点小学,后来听爸妈说是因为被名号忽悠的(以为某附小能直升某附中),但也是通过测试入学。因为当时有除了划片录取外,有两个住宿班,面向的就是家较远的学生,我们班除了我在房山之外,还有一个住平谷的,几个住昌平的 ——这是入学方式之二。
后来到了上初中的时候(2013),当时小升初还是靠奥数嘛,所以五六年级弄奥数也挺拼的,后来被两所市重点中学点招,选择了其中一个的实验班。其实到这个时候就发现,小学在市里和在郊区差别其实不大,因为小升初靠的还是多以课外知识为主,后来上了中学也发现实验班里有几个“老乡”,直接从房山的小学考过来的,所以说还是取决于成绩,和好好学的决心。市重点中学的实验班招生是不允许走后门的。 ——这是初中的入学方式
后来到了高中 按部就班 中招就更是拼学业了
———————————————————————————
行了跑题了 回到正文
一条条解释一下我的观点
一、观点1和观点2
作为名校,和一般学校的区别,并不在于硬件是否豪华完善,而是在于师资、生源和理念。师资决定学生的视野,生源决定学生的圈子,而理念决定学生的习惯。这些都能够很大影响学生。以我这十余年所接触的不同方面的同龄人,我可以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关于我和我同幼儿园的一位同学。我们当时作为从远郊区幼儿园考上城区重点小学的学生,还上过当地的报纸,可以说到这儿我们的“起跑线”是相同的。然而后来,那位同学到了二三年级就回到郊区了,我则一直就读。到了现在,那位同学好像是辍学了,总之和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方式。当然了这可能有个人选择、家庭影响等因素。此外,我周围一些从小在郊区就读的一些同龄的朋友和亲戚们,一些在本地相对顶尖的学校中就读的,高考成绩也普遍不够理想,并且大学生活也不尽如意。一些在差一些学校或者镇办学校上学的,或者中途辍学的,就像前面我的那位同学,早早就进入了社会,开始工作,或者在学校表现得较“社会”,难以专心学业。
第二个例子是远郊区和城区的中高考情况对比,可能更具体一些。以包揽房山区文理各科和总分状元的北师大良乡附中为例,2016年高考600分以上有102人,这一数量约为海淀区人大附中同年数量的四分之一。中考上,2016年房山区中考550分以上的考生占全区考生的4.45%左右,而同年海淀区550分以上考生,则占了全区总数的25.4%。
成绩是前面提到的“视野、圈子、习惯”的综合体现,但“视野、圈子、习惯”本身对学生的重要性比成绩更大。对于远郊区学校和城区学校的不同教学质量,成绩的悬殊是最显而易见的。而例如城区优质学校丰富的社团活动、优秀而见多识广的老师、同学,包括是刷题、填鸭式的为应试的分数而教学,还是多元化的教学所培养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乃至思维方式等。此外,前面答主也有提到过的,郊区部分学校的校风也成问题,打架、上网、翘课、组织小团伙的屡见不鲜,甚至就和三四线城市中学 面貌一样——它们都难以量化,且在对比远郊区学校和城区学校的差异时往往被忽略——才是游离于成绩之外的,对于学生能力影响最大的。也是两种学校间最主要的差异。
二、观点3
前面说过,在在我入学的时候,小学、初中还有不少“考试”和“住宿班”等名额,然而现在。而在小学或初中招生方面,将越来越的多以居民区的“划片”为主。这就减少了小学、初中阶段郊区学生考取城区重点学校的机会。而北京中考的政策是只能考取初中所在区或者户口所在区的高中。只有极少数“校额到校”名额可供远郊区学生考取城区重点高中,于是“校额到校”反而成了主要的流动机会。
也就是说,家住远郊区的学生,在小学或者初中阶段进入优质学校就读的几率将日趋减小。这部分人更大的可能是,在远郊区实行完义务教育后,其中的极少数人在中考阶段通过“校额到校”等方式以低于正常分数线几十分的分数进入城区重点高中。例如:2016年中招,有一名北部某郊区的考生以530余分的成绩,进入了分数线为560多分海淀区某市级重点中学就读。
这就会带来一些问题:
一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前面提到,远郊区学校和城区优质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质量有着很大不同。例如一位在大兴区某学校就读的朋友反应,该学校基本上就是死板地刷题、做卷子,没有什么社团等课外活动,就像外地学校的教学模式。这种环境下十几年延续下来的学习习惯,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城区优质学校格格不入。教学速度和难度的提升、大量依靠“自学”、乃至一些学校“走班”等模式都难以被迅速适应。而在高中阶段,很长的“适应期”是非常致命的。
二是环境和心理的转变:通过“校额到校”方式的学生基本上在初中阶段成绩都名列前茅。到了高中,周围变成了水平远高于自己的同学。此外,由于分数远低于分数线且基础较弱,可能能力并不适合所录取学校的教学内容,便导致课也听不懂,在同学面前也容易自卑。此外,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寄宿的新环境里,面对新奇的活动和圈子难以融入,加之一些同学的嘲笑,这些人便会从之前的众星捧月中一落千丈。
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学生思维的定型期,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得到得当的引导,接受的是刻板、填鸭式的教学,就会形成类似的思维模式,这一阶段接受的教育是不可逆的,以后很难改变。如果不是拥有很强的自制力和承受力,贸然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本人是起不到什么好作用的。
先写这么多 想到再补充
——————时隔两年多再补充一下
2019高考 最新的数据
(dz文科 就说说文科
北京市680+共14个 海淀10个
最多的一个学校5个
最高分698
房山区全区最高 638
(清北线约665 人大复旦约650)
■来自的网友回复
跟国内一般县市差不多,甚至可能还不如。不是师资生源不行,而是对手太强。北京市内教育资源极不平衡,西城、海淀、东城城占了好大一块,剩下了还有十几个区县呢。西城有的班一年十几个清北,全校几十个清北,前提还是有一批去了哈耶牛剑。远郊一个区县一年可能也就几个清北,不如西城一个班。
■来自的网友回复
有钱有权,重视教育的实力人士,都把孩子放东西海了,剩下的近郊远郊的上学的孩子们,非父母不愿不知,而不能也!孩子智商能差多少?教育投入,家庭基础,周围环境全差着呢,怎么拼?回到问题,你觉得差距有多大才不奇怪?以目前趋势看,不仅没有缩小,会更拉开,加上自主招生比拼才艺经历见识创新思维,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