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岛」字节跳动中国CEO换帅,张一鸣:像做产品一样做公司( 三 )


本文插图
03.更新算法 , 找到“最优解”
张一鸣喜欢用坐标和矩阵描述现象 , 认为数学是物质事物之间最基础关系的描述 , 无论是创业还是管理 , 他都喜欢用算法推演 , 并根据结果来调整、优化 。
2010年 , 在“九九房”担任CEO的张一鸣曾经琢磨过一个问题:团队成员家和公司的加权平均距离是否和创业公司的成功概率统计正相关 , 系数是多少?
在他看来 , 住得远是不划算的 , 不但消耗体力、精力 , 还较少了和同事相处的时间 。 但是 , 他不会妄下结论 , 而是观察不同人员的表现和下班后的行为 。 过了一段时间 , 他得出结论 , 还是住得近比较好 。
很多碰撞、交流是发生在非工作时间 , 有什么好主意 , 或者想搞团建 , 住在附近的人很快就能聚起来 , 如果住得远 , 就没有这样的机会 。
这种思考体现在了决策上——公司为员工提供住房补贴 。 2016年初 , ****现金充裕 , 搬进了独栋大楼 , 并将就近居住补贴(北京)涨到了1500元/月 。 张一鸣笑称 , “和加不加班没关系 , 节省的时间用于健身读书看电影也很好 , 建议大家多多考虑住在附近” 。
****的运转核心是算法 , 主张通过机器学习来取代人工编辑 , 而张一鸣也像一台机器一样训练自己 。
他试过将一天的时间切割成小块 , 精准完成时间表中的每一项计划 。 反复实验后 , 发现效果不佳 , “我觉得更大的效率来自于重要事情上做得好 , 而不是在处处做得好 , 管理精力比管理时间更重要” 。
于是 , 他调整实验方向 , 去寻找专注、高效的波峰 。 最终 , 他得出结论:最好的状态是“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 , 不太激动 , 也不太郁闷 , 并且睡眠充足 。
张一鸣认为 , 要“理性工作、感性生活” 。 在他看来 , 最要命的 , 是把两者颠倒过来 。
在2015年 , 他曾反复训练如何从沮丧恢复到正常状态 。 而且 , 时间要短 。 他的结论是 , 核心是做三个事情:Realize it(认识它) , Correct it(纠正它) , Learn from it(从中学习) , 其他事情都不重要 。
回顾张一鸣的发展历程 , 可以发现 , 其发展模式就是通过不断尝试 , 找到“最优解” 。 他从来没有停止迭代的步伐 , 而就是因为这种迭代 , 才成就了今天的张一鸣 。
很多人成长慢 , 原因就在于 , 总是用同质化的手段做同一件事情 , 却以为自己很努力 。 当你陷入这种循环时 , 不妨用张一鸣的一句话来警醒自己 , “大部分事情你做第二遍的时候 , 要不做得更快 , 要不做得更好 。 ”
04.不看成本 , 看ROI
ROI( Return on Investment)指的是投资回报率 , 指企业从投资性商业活动中得到的经济回报 , 是衡量一个企业盈利状况所使用的比率 。 后来 , 也被应用与人力资源领域 , 有了人力资本回报率这个定义 。 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ROI)=(营业收入-(营业支出-人力成本))/人力成本 。
显然 , 要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 , 有两个途径 , 一是开源 , 二是节流 。 在今年的互联网寒冬中 , 诸多互联网公司都进行了裁员 , 包括腾讯、京东、网易等知名企业 。 但是 , ****却没有 。
这源于张一鸣的一个重要理念:公司竞争的核心是ROI水平而不是成本水平 。 几乎没有行业领头的公司是控制人力成本来实现领先的 , 公司应该有好的ROI , 而这个好的ROI需要通过让员工收获好的ROI来实现 。
例如 , 美国的人力成本特别贵 , 中国、印度、柬埔寨的人力成本低 , 但是美国仍然发展得挺好 。 核心原因是 , 美国通过合理配置优秀的人才 , 有更好的回报 。 所以 , 关键不是看成本 , 是看回报和产出 。
所以 , 张一鸣希望 Pay Top of the Market 。 “我们主动要求HR部门至少每年要对市场薪酬做一次定位 , 保持市场薪酬在业内领先 。 当然如果人力成本很高 , 反过来也要求公司必须能把这些人配置好、发挥好 , 这正是一种进取的姿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