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市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是他们日夜坚守的“家”( 二 )


二次请战 , 再赴战场
“我熟悉就诊流程 , 我可以胜任发热门诊的工作 。 请让我实现对患者的承诺 , 让我继续坚守” 。 2月15日 , 值守发热门诊的第二批医护人员工作期满 , 换上第三批医护人员 。 陈迎被一张张熟悉而坚定的面孔感动了 , 原来第一批队员中的几位医护又主动请缨再次加入到战斗中来 。
由于医院第一批队员很多是春节前即到发热门诊支援 , 院领导充分考虑这些具体情况 , 照顾队员们的身心感受 , 要求工作满14天后可以撤离“战场” , 在医院经过7天的医学观察期 , 他们便可以和家人团圆 。 让陈迎诧异的是 , 不少白衣战士短暂休整后主动提出“二次请战” 。
发热门诊医生张珍就是再次逆行中的一员 。 她从大年二十七就开始进驻发热门诊 , 到3月6日值最后一个晚班 , 已经近40天没有回家了 。 张珍是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 也是一个1岁孩子的母亲 , 丈夫在山东工作 , 本以为趁过年家人能聚在一起 。 1月21日下午 , 她参加院内组织的新冠肺炎知识培训后 , 就跟家人商量 , 让妈妈带着孩子回山东和其先生团聚 , 自己一个人留在长沙过年 , 整个春节都坚守岗位 。
熊熙是医院本部脑病科主治医师 , 从疫情开始一直坚守发热门诊 , 也是二次请战 。 其爱人也在医院工作 , 除了上班 , 回家还要辅导10岁儿子的学习、照顾1岁多女儿 。 已有二十余天未和家人见面的熊熙下班后只能回医院的宿舍休息 , 通过手机视频缓解思念 。
80后护师刘炼 , 已在医院工作14个年头 , 也是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 。 别看她个子娇小 , 但熟悉环境迅速 , 做起事来有板有眼 , 还经常当心理辅导员 , 安抚科室的小妹妹;90后护师黄晓敏 , 大年三十值班 , 她爸送饭过来 , 远远看着她吃完才离开 , 看到父亲温暖的背影 , 她强忍着的泪水夺眶而出;90后护师黎灿 , 孩子刚满一岁 , 自1月22日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 , 隔离期结束后又主动请战 , 在2号楼进行体温测量工作 , 每天像士兵一样坚守在大门口 , 一站就是几个小时;80后护师张胜银 , 是两个孩子的妈 , 她一直在发热门诊当陪检员 , 每天接送病人做检查来来回回跑上几十趟 , 鞋都穿坏了两双;80后主管护师胡灵芝接到任务后 , 立马将俩娃送回老家 。 在工作中 , 她总是耐心指导患者七步洗手法 , 详细指导用药注意事项以及居家隔离的有效措施;90后护士葛蓓 , 本来订好了车票准备回家 , 临时接到通知要去发热门诊支援 , 她毫不犹豫把车票退掉 , 安安心心进入工作岗位……
守护长沙东大门 , 排查每一位发热病人
「红网」长沙市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是他们日夜坚守的“家”
本文插图
在东院 , 由于毗邻长沙火车站 , 自春节前起 , 医院就陆续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坚守出站口 , 为每位来长的旅客逐个测量体温、询问流行病史 , 对体温异常者仔细排查登记并转诊 。 很多发热旅客就近转运到东院发热门诊 。 这时总有一个中年男医生走上前来询问情况 , 部署安排 , 这就是门急诊主任罗湘辉 。 有一位留观待查患者说:“罗主任 , 你天天上班 , 要给你颁个奖!”但他却说:“这些奖要颁给我们武汉的战士们 , 他们比我们更累更辛苦!”患者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 身边的同事眼睛也湿润了 , 别看罗湘辉总是充满正能量 , 处理各个棘手的问题 , 自己腰病犯了却只是偷偷地在办公室贴止痛膏药 。
副护士长肖建芬从1月22日开始一直没有休息 , 每天最早一个来科室 , 最晚一个离开 。 甚至在凌晨一点还在群里发消息 , 再三叮嘱护士姐妹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
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自穿上防护服 , 戴上口罩和面罩后 , 就不能再喝一口水吃一口饭 , 并且他们不仅要给就诊的每位患者进行治疗 , 更要给病人送上“精神食粮” , 安慰患者不要恐慌 , 安心接受接查和治疗 。 预检分诊和急诊的医护人员 , 自疫情开始也是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 负责每个来院病人的问诊、体温检测及分诊 , 专线陪同发热病人就诊 , 在风里雨里跑着 , 从来没有一句抱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