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避坑”指南:掌握这五大规律谨防上当( 四 )


对此 , 中基协指出 , 如果私募机构涉嫌通过“反复失联”的方式逃避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 , 协会将进一步核查其违规问题 , 一旦发现机构存在“异常经营”情况 , 将根据《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公告》的规定 , 要求涉事私募机构限期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 , 并按照异常经营程序处理 。
私募基金“避坑”指南:掌握这五大规律谨防上当
文章图片
防坑指南:
问题私募都有这些特征 , 专家教你识别
私募基金“避坑”指南:掌握这五大规律谨防上当
文章图片
总结了很多失联私募的分布、规模等信息 , 对于投资者来说 ,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再上当 。 因此 , 我们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份最详尽的“防坑指南” ,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
先来说说这些问题私募有的一些共同特征 。 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丽告诉采访人员 , 失联、跑路的私募机构 , 一般指根据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找不到公司的实际经营地址、公司负责人 。 其次 , 这类私募大多存在经营不规范 , 公司制度不健全 , 向投资者信息披露不真实全面、公司同时运营的项目过多、项目专项资金被挪用、个人投资门槛明显低于法律规定等特征 。
通过对约500个失联私募进行总结 ,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规律 。
第一 , 失联私募中股权投资基金的数量明显多于证券投资基金 。
前者中存在不少空壳公司 。
第二 , 基金的注册资本过低值得关注 。
如实缴资本不足100万或比例没有达到注册资本的25%更需要提高警惕 , 因为说明这家机构没有资金保证其有效运转 , 中基协也会在其备案信息页面上进行特别提醒 。
第三 , 失联私募备案产品数量通常很少 。
就像前面提到的 , 只有一只产品甚至“裸奔” , 而按照规定 , 取得登记之后私募机构需要在6个月内发行产品 。
【私募基金“避坑”指南:掌握这五大规律谨防上当】第四 , 用好中基协提供的诚信公示信息 。
已经涉嫌在登记备案过程中漏报重要信息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就要格外当心了 。 实际上 , 自今年2月7日起 , 中基协对持续合规运行、信用状况良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 试行采取“分道制+抽查制”方式办理私募基金产品备案 。 这无形中也是一个风向标和指南针 , 指向资质良好、可信度更高的机构和产品 。
第五 , 不切实际的回报率 。
首先要说明的是 , 私募基金本身风险就较大 , 需要符合合格投资者的要求才能认购 。 再纵观失联私募背后产品 , 往往都是高收益、低风险、保本收益等 , 而“高额回报”是非法集资的惯用伎俩 , 往往还伴随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与虚假宣传造势 , 需要投资者擦亮眼睛 。
那么普通投资者应该怎么做?王丽提醒道 ,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产品之前 , 应当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 , 对投资的产品和运营主体进行尽可能充分的尽职调查 , 减少不必要的投资风险 。
此前中基协也出过一套投资者教育的扑克牌 , 上面的技巧十分实用 , 这里我们为大家摘录部分:
第一条 , 投资私募基金要审慎查证 , 关注基金业协会公示平台公布的机构诚信信息 , 核实基金管理人是否已经依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 。
第二条 , 投资私募基金后要持续关注 , 到基金业协会公示平台上核实您购买的私募产品是否依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 。
第三条 , 投资私募基金 , 请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 询问基金管理机构收取哪些费用 , 如何收取 , 是否有收益分成 , 分成的基数和时间如何计算 , 计提方式是什么 。
第四条 , 投资私募基金 , 有问题请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授权的私募基金数据查询 。
第五条 , 私募是权益类投资 , 不存在“利息年化几个点”的说法 , 更要警惕非法私募“年化收益30%~50%不再是梦想”、“保证固定收益8%”等号称保本保收益、高收益、无风险、稳赚不赔、赚钱才是硬道理的虚假宣传 。
第六条 , 行骗者通常“哪里有钱”就去哪——这意味着许多非法私募行骗对象是临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老年人 。 对父母不停地提醒就是孝与爱 。
第七条 , 熟人心理:在面对亲朋好友等熟人的推荐时 , 投资者往往出于对熟人的信任 , 不仔细查看格式化的基金合同 , 不仔细核查基金管理人和产品 , 造成损失 。
第八条 , 礼品陷阱:不少非法骗局通过发放免费礼品诱惑投资者 , 特别是老年投资者 。
注:文中投资者孙吉、何兵、黄婷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