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小国寡民”思想与其担任史官的经历有关!( 二 )


老子“小国寡民”思想与其担任史官的经历有关!
文章插图
他认为,凭他对历史的了解,还要更彻底一些。这就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局面。老子的主张不是“乌托邦”,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出于他对上古更早的“结绳”时代的了解。那个时候,极不发达,人们没有更多欲望,相互不来往,因而也不会有战争,人们皆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吕思勉先生说:“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而其所本亦分新旧。”他说,农家代表的是最古最简陋的思想,君臣并耕,不讲王权,交易只论量不讲质,等等。关于道家,他认为,《老子》一书,从思想到语言,反映的当是部落战争发展起来之前或对这种战争表示反对的“逆反思想”的反映。这个时期,还在夏之前的阶段,很可能是相当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这个说法,很有其道理。后人在很大程度上曲解了老子。包括“无为”等等。这就是老子以自己的独特经历,为“拯救乱世”开出的“药方”。吕思勉先生认为,诸子百家里,只有法家能够从实际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