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百年纵观有时和而不同,有时斗而不破!( 二 )


 中俄关系百年纵观有时和而不同,有时斗而不破!
文章插图
苏联第二阶段影响是对国民党的布局。孙中山建黄埔军校,蒋介石北伐,苏联都有援助。抗战初期,苏联也给了蒋介石不少帮助。副作用也很明显,国共决战时期,蒋介石为换取苏联不支持组织,竟然同意外蒙独立。当然到台湾之后,蒋介石认为苏联不够意思,又悄悄把地图改了回来,留得“地图开疆”之美名。第三阶段发生在建国之后,苏联156个援建项目,对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影响很大。尤其是赫鲁晓夫刚上台那几年,对中国工业援助的力度空前。当然苏联不是做慈善的。赫鲁晓夫也不是慈善家,帮助中国的目的是试图把大国沙文主义强加给中国。毛泽东看到赫鲁晓夫的意图之后,果断拒绝。苏联没达到目的,恼羞成怒。中苏关系急转直下。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在中苏和中蒙边境布下大军,同时在南方扶持印度和越南,给中国造成很大压力。
 中俄关系百年纵观有时和而不同,有时斗而不破!
文章插图
那种局面下,中美从对立走向合作。美国推动全球化运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苏联则被历史淘汰。当然这些基于意识形态上的恩恩怨怨,早已随着苏联解体而烟消云散。但利益博弈仍在。因为苏(俄)在东北亚、中南半岛、南亚均有利益布局。尤其对印度,苏联简直是爱不释手,数十年如一日的援助,熊象亲昵如狼狈。俄罗斯基本继承了苏联在印度的战略,虽然经常借卖武器的由头从印度坑钱,但关键时刻还是挺印度。这次印度在边境搞事情,大部分武器都是从俄罗斯买的。更过分的是,俄罗斯还和印度签协议,其实是俄罗斯为印度站台;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俄罗斯平衡美国在印度的影响。从中国立场看,俄罗斯这事虽然不厚道,但大国有大国的利益。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不可能围绕中国转,但这并不影响中俄之间寻找利益共同点。大国博弈的本质无非三原则——历史原则,回首过去,寻找参考坐标。上文用了这么多篇幅回忆历史,其实就是要把中俄合作的大背景弄明白。通过立体史观视角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中俄(苏)之间、清帝国与沙俄之间、华夏文明与斯拉夫文明之间,自古便是斗与和交织。这些局限于领土空间的博弈。现实原则,在疆域确定的情况下,从现实中寻找共同利益。现阶段国际格局中,中俄可以背靠背抵冲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压力。俄罗斯的能源和中国的经济体量互补。之前中俄举办的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等等,都是基于现实原则而推动。这些是基于现实利益下的合作。未来原则,远期战略规划中,要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这是思维层面的博弈。这次科技创新年,就是如此。目前中国的强项明显,庞大的人口、经济与市场体量,已经到了历史级别。这些优点,可以吸纳俄罗斯的能源。同时中国的缺陷也很明显,产业结构急需升级,创新不足,基础科学薄弱。这几项弱点有一个共性——数学薄弱。数学有多重要?无论说多重要都不为过!华为在5G的突破,理论基础源自于土耳其数学家阿勒坎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
 中俄关系百年纵观有时和而不同,有时斗而不破!
文章插图
这就是华为满世界网罗数学家的原因。其中俄罗斯数学家,又是华为的重点寻找对象。俄罗斯人缺点很多,但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优点:在尖端武器与航空航天方面从不落后。原因在于,斯拉夫人在数学领域一直处于超一流状态。工业文明诞生以来,俄罗斯出现过上百位顶级数学家。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全方位没落,唯有数学没有没落。201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受邀的美国数学家中,近乎一半的数学家有着俄罗斯,或者东欧的背景。如果说斯拉夫人有什么密码,那一定就是数学。斯拉夫人起点并不高,历史上也没展现出过人的数学天赋。如果对照一下沙俄与大清,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论财富,大清不输。论统治艺术,大清不输。论个人能力,彼得大帝并不比康熙强。但是彼得大帝之后,沙俄却一直走上坡路;康熙之后,大清开始走下坡路。因为这个差别,导致沙俄在清末拿走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且永久占领了黑龙江入海口。现在大家都把这种现象归因为彼得大帝的改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彼得大帝之前,斯拉夫人并没有展示出数学天赋。但是彼得大帝之后,斯拉夫人的数学进入开挂模式。原因很简单,彼得大帝把数学家带入了沙俄。1724年,彼得大帝建立国家科学院,吸引欧洲科学家,给予他们足够的资金和自由。当时欧洲因家族矛盾而被排挤的大数学家伯努利兄弟,就被吸引到俄罗斯。其中丹尼尔·伯努利又把数学史上四大天王之一的欧拉,引诱到圣彼得堡科学院。欧拉到沙俄时,彼得已经死了,沙俄王位在他的老婆、女儿、侄女等人之间流传,世道很乱。但欧拉的数学研究并没有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