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的税收管理,以及清代后期的工商税,是怎样实行的?( 四 )


清代前期的税收管理,以及清代后期的工商税,是怎样实行的?
文章插图
▲《南京条约》选照(二)清代后期工商税在国家财政中的地位初赋税岁入,一半以上来自农业税和人口税
这是中国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自然经济长期延续所必然形成的,此种格局在中国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道光中叶以后才开始有所转变。在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的财政收入中,地丁税占60.6%,工商税(包括盐课、商税矿课、茶课、落地税、关税及等)为31,7%。但至道、成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以光绪三年(公元1887年)的财政收支为例,地丁岁入比重下降,仅占岁入总额的27,58%,工商税收则占562%。如果把耗、续完、捐缴中包括的工商税析出计入,工商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还要大到了清朝灭亡前タ的直三年,田赋仅占岁入总数的2%,面工商税收则占531%实际上,官业收入中也包含了工商税,而捐数各款又多系商人报效,这样算起来,来自工商业的收入比重要达到60%左右。从这里可以说明三点:
(1)随着工商业的缓慢发展,工商税日渐成为了国税的主体税。
(2) 在赋税收入膨胀过程中,以工商税上升的幅度最快。
(3)工商税的增加,主要是加重旧税,开征新税,特别是开征厘金和洋关税所致。
清代前期的税收管理,以及清代后期的工商税,是怎样实行的?
文章插图
▲当代农耕文化结语
清代前期的税收管理,以及清代后期的工商税,是怎样实行的?】总之,清代后期的赋税结构,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工场手工业和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国外商品、货本的输入,外资举办的工矿交通业,商业的扩展,创造了新的财政收入来源。在西方税收思想的影响和财政支出大量需要的条件下,推进了中国税收制度的发展,下面分税种加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