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深秋的夜晚写下一首诗,诗作美如画卷,读来让人如痴如醉( 二 )


诗人纵横文字,捭阖才情,他从浩如烟海的记忆词库中甄别多个具有相同义项的文字,最终遴选出了一个最切合情景、最能表达出理想的艺术境界的字,这个最佳选择当然只能是“铺”字,是贴切与传神俱佳的不二选择。
而且“铺”这个字,将夕阳余晖逐渐扩散的、正在进行的运动轨迹体现了出来。诗人选用的这个“铺”字,确实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个字把诗人眼前的景物写活了。由此可见诗人高超的锻字炼句的本领。
白居易在深秋的夜晚写下一首诗,诗作美如画卷,读来让人如痴如醉
文章插图
一个极普通的“铺”字,放到秋晚的江面这个特定的情境中,便神形毕现,光彩夺目,既无雕琢的痕迹,又无牵强扭泥的姿态。一个浅显平易的“铺”字,彰显了诗人平中见奇的语言运用能力。
再来看诗中的“瑟瑟”一词,这个词的运用,既有功力,又富有韵致。“瑟瑟”是“瑟”字的叠词形式。瑟,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与琴相似,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瑟的每根弦上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就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白居易在深秋的夜晚写下一首诗,诗作美如画卷,读来让人如痴如醉
文章插图
“瑟瑟”有两个义项,一指风声。如初唐诗人杨炯《庭菊赋》一诗中的“风萧萧兮瑟瑟”;还有如在白居易的《瑟琶行》一诗中,也有“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句子。这都是用“瑟瑟”一词来表现风声的例子。
“瑟瑟”的第二个含义是指一种碧绿的宝石。如《唐书·于阂国传》中的记载:“德宗遣内给事朱如玉之安西,求玉于阗,得瑟瑟百斤。”这里是用“瑟瑟”指碧绿的宝石。
而在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山泉煎茶有怀》中,有“坐酌怜伶水,看煎瑟瑟尘”的句子,这是诗人用“瑟瑟”来形容煎茶时出现的碧绿色的浮沫。
白居易在深秋的夜晚写下一首诗,诗作美如画卷,读来让人如痴如醉
文章插图
《暮江吟》这首诗中的“瑟瑟”,其实是诗人对没有受到夕阳照射的江面颜色的描摹。诗人通过“瑟瑟”一词写出这样一种美妙奇特的境界:没有照到夕阳的半面江水,呈现出碧绿晶莹的如瑟瑟一样的色彩;照到阳光的那半面江水,呈现出璀璨绚烂的如霞光一样的色彩来。
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夕照秋江”图卷。夕阳把缕缕璀璨绚烂的霞光贴着地平线照射过来,铺在微波粼粼的江面上。
江面上受光照射的部分呈现出红光闪烁的状态,犹如旖旎的霞光一样令人陶醉。红色渐淡,到红绿交融为一体,再过渡到绿色、碧色,色彩的感染力十分强烈。
白居易在深秋的夜晚写下一首诗,诗作美如画卷,读来让人如痴如醉
文章插图
这两种色彩形成强烈的色调对比,江面在夕阳的映射下,同时呈现出两种色彩,这样的视觉体验,无疑是赏心悦目的。
这不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美景,也不得不让人叹服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形与色的敏锐的捕捉能力,也更让人叹服诗人对景物精准的语言描摹能力。
“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是可爱的意思。农历九月初三,是深秋时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白居易在深秋的夜晚写下一首诗,诗作美如画卷,读来让人如痴如醉
文章插图
诗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人们能明确感到时间在流动,期待观赏后面的画面的想法也会油然而生。
而且在这一句中,欣赏美景的人物形象也在无形中被诗人融进了诗中,“可怜”二字刻画出诗人陶醉于眼前美景的心情。
“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是珍珠的另一种写法。这一句,是诗人对秋晚的景色做了进一步的描绘:江边草地上的露水像晶莹的珍珠,一弯新月挂在碧蓝的天幕上,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这又是一幅清淡幽雅的“秋夜江天”图景。这描摹精工、出彩传神的一笔点染,为夜幕降临的秋江晚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