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之饿死首阳山——“文化观念”害死人不偿命( 二 )
文章插图
没奈何,听到这,周武王也气愤呀,心想,“我承我父周文王之遗志和战略,替天行道武力结束商纣暴虐,哪里不孝不忠了?胆敢,乱我军心,阻我义兵。”一旁兵士激怒呀,提起利刃就要去解决这俩夯货,好在被姜尚劝解住了,说,“这是讲义气的人呀,不要杀害他们。”二人被扶开一边,大军继续前进。自此,二人,立志发誓再不食周粟,饿着肚皮,离开了周国,躲到了首阳山,每日靠挖薇菜野菜充饥。首阳山乍一听,这二位仁德高尚的圣贤之士,认为圣人的文化就能解决一切,以德报怨,安有不仁乎?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商纣暴虐,你周武王也武力暴力去解决,这种革命暴力的事怎么合圣贤高尚的文化。于是,不食周粟,耻与为伍,志节清高。抱持着,道不同不相与之为谋,躲到了首阳山。看似是抱志守节文明开化的文化人呀,不齿于暴力。
文章插图
其实呢,细一想,道不同才需要交流与之为谋,抱着自家的一点思想文化观念就以为是最牛的文化,止于自家的一般见识,不肯交流,固步自封自以为是,不过是自嗨而已。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多听不同的意见,兼听则明。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孤高傲世,道德居高的姿态蔑视人,看不起人的所谓圣德,不过是名与实不符的自欺欺人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所谓气节的矛盾文化观念而已。
文章插图
周武王当时应该这样问几句,“周武王我不武力解决商纣王,奈何也像你们伯夷叔齐二兄弟逃离孤竹国一样逃离开周国嘛?不去解决掉商朝暴虐,莫非会自动消失,难道要等着在商纣暴虐面前讨好苟活?孤竹国?竹子虽有节,可是腹中空虚,难道只靠嘴说,务虚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当然,周武王没反问,反问其实都是多余的。后不久周武王就消灭了商纣。一日,一农妇见了伯夷叔齐正在采薇菜食用,这老妇脑子也挺灵活啊,半开玩笑的就说,“二位才情高洁的圣贤呀,你们不是不食周朝的食物嘛,现在周武王已经打下天下,这首阳山也是周朝的地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首阳山上的薇菜难道不是周朝的食物嘛?”
文章插图
这话一问,把两兄弟问上了绝路。二人开始绝食了,为了名为了节,死何足矣,七天后饿死了!在《吕氏春秋.诚廉》一文中把伯夷叔齐的这种品性行为赞为是“诚廉”。诚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与赤,性之有也。性也者,所受于天也,非择取而为之也。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漫以污也,亦犹此也。我要说呀,石已破又怎么还说石坚呢?丹磨的没有了,还能见赤,再者,丹赤与磨不磨本就构不成必然的逻辑关系。性,心生为性,怎么说受之于天?豪士的“自好”,后天可以培养的,豪士的自好也未必不是污,已随社会发展变成是污了的,而不知去污,还怪什么“漫以污”?
文章插图
又在司马迁所作《伯夷叔齐列传》中记载到伯夷叔齐将要饿死时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大意是说呀,伯夷叔齐他俩在首阳山采食薇以充饥,周朝是以武力暴力来结束商纣王的暴力,这是以暴还暴,以暴臣换暴君啊,周朝周武王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这里清晰的可以看出,伯夷叔齐是抱持着周朝取代商朝是错误的思想文化观念而自愿饿死的。认为那就是命。他俩逆时代而动,自己错误,硬说人家是错误。归根是死在了反动的文化观念上。
- 幼子饿死,长子怒吼要吃饭,杜甫含泪写下一首诗,道出中年人心酸
- 他是清华教授,却因饥饿50岁就离世,他宁愿饿死也不买美国面粉
-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打亲戚工”,网友:有道理!
- 俗语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饿死为何也不进萝卜园
- 凤姐|“饿死不回国”的凤姐终于活得不如狗了
- 雕刻|灰犀鸟:头骨雕刻后,比黄金价更高,但取骨后却只能活活疼死饿死
- |带老妈出去玩,弟媳偷偷说姐多带点饼干,不然要遭饿死
- 「豇豆」韩国媳妇晒为丈夫做的一日三餐,中国网友:我吃这些会“饿死”
- 梦笔三生 秋冬季吃点高营养食物,它们能活活饿死癌细胞,还护肠胃清毒素
- [芦笋]五月,鸡蛋和此物是绝配,每天炒一盘,饿死癌细胞,体重回到2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