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轻武:宋朝社会催化的科举制改变了什么?( 三 )
文章插图
科举制其实不能被称为寒门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1.为何称读书人为穷酸,因为除了穷一无所有
在几乎所有人的眼中,宋朝的科举制和现在的高考一样,都是经过千辛万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实际上,经济条件决定教育条件,出身是会极大的影响一个人的仕途的。现在的我们可以说是学习着相同的知识,教材基本上都是类似的。
但是在宋代,贫富差距巨大,一般的人只是搞到一套完整的四书五经都是极为的困难。所以读书已经是成为了少数人的专利。大家看古代电视剧以为秀才是遍地走的,似乎只要是读书人,最低都是一个秀才,事实是古代的秀才录取率极低,只有大约2.5%左右,到这里,你还以为古代读书只靠努力就能成功吗?
2.寒门的古代释义就不包括穷人,文学顶峰依旧是士族天下
在很久以来,我们在上学的时候最先学的往往不是如何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而是刻苦的学习精神,我们都已囊萤映雪为曾经的精神支柱,都曾经想象过悬梁刺股的那种环境。而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出生在宋代,只是田野之间的一个普通到焦头烂额的农夫。
一直到清末,全国的文盲率依旧在百分之八九十以上,这样的数字已经可以体现出古代人读书的不易,现实很明显,求学的机会留给富人更多一些。在任何的年代,农民都是最为辛苦的,口头的地位很高,但是社会还是只看权和钱的。这在宋代更为突出,宋代的一些名士大多出身极高,长此以往,这些与生俱来的资源优势会让社会底层更加不满,科举制也就此走向衰落和停滞。
文章插图
总结:
宋代科举是中国科举制的一个不能够说是巅峰的巅峰,它几乎具有之后所有的基本制度,但仍不完善。基本制度一直到明清都在完美运行,而未离之中框架。科举制作为选拔人才的最便捷的通道,深深地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读书人,从而引起了全社会的读书风气和尊崇读书人的热潮。也可以说直到宋朝,这种情况才普遍存在。
宋朝尚学的风气直接催生出了最为巅峰的国学的发展。就算是与之后的朝代对比,宋朝当之无愧的文化和制度都称得上极为完善。科举的最深层的体现是读书人的知识面,考生代表了国家的希望和王朝的未来。科举制使得宋朝人获得知识的欲望增加,使得每一个读书人都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至此,中华文明正式进入了封建王朝的文化巅峰时期。
参考资料:
《续资治通鉴长编》
《庐陵文钞/04》
- 水浒好汉:独占三个唯一的梁山好汉,宋朝科技大佬
- 中国宋朝的“阴柔”文化,上至皇帝下至黎民,全都软糯好脾气
- 纸币比铁钱更方便携带,宋朝为何废除交子?
- 宋朝灭门案强横的邻居,老实的农民,欺负老实人引发的七尸血案
- 看鉴·拍一拍宋朝宋徽宗如何让中国领先世界1000年
- 宋朝民间奇案:只因迎娶一小妾进门,此人全家5口接连遇害
- 宋朝有哪些人是神仙下凡?他们分别是什么神仙
- 中西对宋朝的评价为何是两个极端!
- 宋朝,鲁智深“提辖”是个啥官?正史答案出人意料,现代又是啥官
- 中国新“四大姓”出炉,早就不是宋朝的赵钱孙李了,有你熟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