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误用的成语( 二 )
可以看出,说这话的人,是把“克勤克俭”中的克字,理解为克制的意思了。
7.文不加点
这是个常用的成语,可是,不少人经常用错,认为是个贬义词,是批评写文章不加标点或丢掉一些标点的现象。于是,在一些文章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句子:
“今天总编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说我的这篇报道语句不通,而且不少地方文不加点。我感谢总编对我的批评,以后一定改正。”
显然,这段话把“文不加点”中的“点”字,理解为标点符号了。
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这里简单讲讲这个成语的来源。汉末有个文学家叫祢(mí)衡,当时在江夏太守黄祖门下作书记官。官虽不大,但由于他有读书过目不忘之才,便深受黄祖之子黄射的敬佩。一次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上一只鹦鹉。于是黄射就请祢衡作赋。祢衡提笔一挥而就,连一个字都没有涂改。关于此事,《后汉书·文苑·祢衡传》这样记载:
射(黄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酒杯)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读了上面的文章,读者就会得知,文无加点是个褒义词,是用来形容写诗文时不仅瞬间即就,而且毫无涂改之处的。
8.功败垂成
这里的“功”是指事业,“垂”并不是垂挂之意,而是接近的意思,如垂危、垂老。这个成语用在由于某种原因(包括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造成的接近成功了却又失败了的场合。其用意往往是告诉人们,事情办不成,有时是由于自己不努力,但有时也是由于某些因素突然出现;也提醒人们,做事时要尽量考虑到各种可能性,以免白费力气。功败垂成的语法结构是功败于垂成,意思是在接近成功之时,事业却失败了。
有的文章中出现了“功败垂成,就此一举”的句子,恐怕就是不解 “功败垂成”中“功”与“垂”的含义,把“功败垂成”理解为“失败与成功”了。下面句子中的“功败垂成”用对了。
最后几秒钟了,他突然跳起投篮了:眼看着球要入网,不料一股狂风吹来,那球被吹在一旁。唉,功败垂成!可惜,可惜!
9.功亏一篑
这个成语中的“亏”,是短少或缺少之意;而“篑”是指装土的竹筐。此成语源于《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说,造山已经达到九仞(仞,古代长度单位,约七八尺)的高度,就缺一筐土了;只要再加上一筐土,山就造成了,可是不加了;结果造山这件事还是没有办成。这个成语中的“功”指功业,即指造山这件事。
这样看来,是不是说,“功亏一篑”与“功败垂成”用法完全一样呢?不能这样说,它们的用法是有区别的。
功亏一篑,只能用在由于主观上停止努力而失败的场合,而不能用在客观原因造成失败的场合;意在劝诫人们做事要坚持到底。如:
这个实验已进入最后阶段,所以要格外小心;稍有疏忽,就可能功亏一篑!
这里要说明的是,上面这个句子中的“功亏一篑”如果换成“功败垂成”也无不可。因为“功败垂成”既可用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失败,也可用于主观原因造成的失败。
10.穷兵黩武
穷,这里是尽的意思;穷兵,就是军队尽数出动;黩武,就是任意或随意发动战争。
黩,这个字比较生僻。主要有三个含义:一当污辱讲,如“黩犯”,即污辱冒犯之意;二当贪求讲,如“黩财”,即贪求钱财;三当滥用讲,如“黩刑”,即滥用刑法。
穷兵黩武中的黩,符合第三个含义。这个成语是贬义的,用来批判滥用武力、随意发动战争的。下面句子是个病句:
你只有那么点军队,就敢与人家打仗?这是典型的穷兵黩武。
这个病句,就是由于误把“穷”理解为穷困了。
11.春意阑珊
阑珊是将尽或衰落的意思,春意阑珊是说春天将尽。大家熟悉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阑珊,就是将尽或昏暗的意思。可有人却把“阑珊”理解为灿烂或盎然。请看下面的句子:
- 沙和尚失手打碎的玻璃盏,究竟是什么东西?做什么用的?
- 院子围栏用什么树合适?
- 国学·成语故事
- 从《左传》中的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看原生家庭的殇与痛
- 什么?这些文物竟然是这样用的!这8件奇葩文物绝对让你捧腹大笑
- 成语“过河拆桥”的出处,很多人都不知道它跟科举还有很大关系!
- 古人用的兵器,为什么现代人拿都拿不动道理很简单
- 成语典故之众志成城
- 老话“两面三刀”具体指什么小人惯用的5种伎俩,早知道早好
- 古代小妾地位极低,常被打骂,但有一种小妾,连正室也不敢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