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36氪专访 | 阿里企业智能事业部叶军:数字战疫中的新机遇( 三 )


数字化能力渗透到组织治理中36氪:疫情中 , 企业智能事业部高效地完成了很多任务 , 这一部门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跟阿里内部的组织数字化转型的联系是怎么样的?
叶军:企业智能事业部是组织中台 , 给整个集团的组织管理、组织治理做支持与支撑 。
部门的发展应该分三个阶段 。 第一段跟传统企业一样 , 有个信息化的过程 , 我们把它定义成IT为主的信息化的阶段 。 从集团层面来看 , 应该在2012年之前 , 我们当时主要是做一些线下辅助线上的信息化系统 , 以及做很多小工具 , 让大家能够方便一点 。
第二阶段是从2012年到2016年 , 我们内部定义为平台化阶段 , 2012年开始 , 阿里巴巴集团把所有信息化相关的部门全部合并到一起 , 形成了平台应用 , 类似于我们内部的账号平台、流程平台、权限平台、内部社交门户等 , 这是第二阶段 。
第三阶段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 , 在阿里上市之后 , 我们把企业智能的阶段定义为数字化的阶段 。 当时阿里收购了很多公司 , 包括最早的UC、高德、优酷 , 这开启了另外一个阶段 , 整个公司逐渐成为一个生态化的经济体 , 组织形态变得非常复杂 , 员工和业务的多样化也很明显 。 从管理模式上 , 阿里开始提出“组织治理”的概念 。 因为真正的经济体内部不只是单一业务 , 只提高效率是不行的 。
这几年 , 整个集团的战略大方向是“大中台、小前台”的策略 。 所以2016年后 , 我们逐步从原来以提高效率为中心 , 走向了提升整个组织治理的活力和创新力 , 借助数字技术的能力 , 在产品设计以数据为中心的方法论 , 去建设整个组织的中台 。
36氪:通过这次疫情 , 团队发现了哪些产品的新需求?
叶军:我们发现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需求 。
第一是这几十天里 , 我们上线了20多个系统 , 实现从0到1快速上线 , 这都是基于我们内部的PaaS平台“宜搭”来完成的 。 这个平台在过去20天在被大范围的使用 , 不光在阿里内部 , 全社会都在用 , 很多疫情相关的系统都是用这个平台搭出来的 。 这样一个产品对政府、对企业来讲 , 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
第二个机会就是现在在用的阿里内部的音视频体系 。 在5G马上要到来的新时代 , 网络速度不再成为瓶颈 , 如何能有一套好的产品 , 让我们的办公就像面对面一样?视频会议这种实时互动系统的挑战不同于直播 , 直播是单向的 , 偶尔有些延迟影响不大 。 但如果是这样的会议系统 , 是不允许有延迟的 , 甚至要求在大量的人参与下 , 还能保持像在现场一样的效果 。 这种产品也有非常好的机遇 , 会迎来高速发展期 。 未来几年 , 我相信中国很多企业老板 , 在接触过远程视频会后 , 会接受这类产品 。
36氪:刚才说的宜搭应该是一个低代码平台 , 我们了解到目前的低代码平台还是有局限性 , 它搭建出来的系统可以直接用吗?
叶军:市面上的低代码平台分几种 , 一种是非常简单的 , 应该叫no code , 零代码平台 , 只能做类似简单调查问卷类的系统 。 而宜搭是低代码平台 , 还是有一定的开发量和专业能力在里面 , 所以应用范围会更广 。
举个例子 , 假设做一个填报表单 , 并且后台能够看到、审批的系统 , 原来从创建应用到发布最少要两三天 , 现在一两个小时能搞出来 , 所以效率还是提高了很多 。
低代码平台还有一个好处 , 以前我们做系统每修改一个页面 , 哪怕稍稍改动一点 , 都要发布一次 。 每次发布这么多机器给你走一遍 , 至少需要两三分钟 , 程序员就是在那里等发布 。 现在是在线直接在低代码平台上开发 , 迅速改完就直接生效了 , 根据用户的反馈修改 , 特别是大量界面层的修改 , 能够快速响应和反馈 。
经过这次的疫情 , 我们对产品整个体系架构也有了新的认识 。 更加完善了产品的数据处理、实时数据链路的能力 。 低代码产品基本可以解决一些企业里面大部分复杂的管理场景问题 , 从前期的表单、搜索 , 到list展示页面 , 以及后面的数据报表呈现 , 链路还是比较完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