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咸新区坡刘村秦墓发掘简报( 四 )


A组 M3:59、88,双角内卷,纹饰简约。标本M3:59,面宽7.4、高6.6、环径9.8厘米(图一八,3)。
B组 M3:60、82,双 角 外 卷,尖 耳 杏目,兽面满饰三角形纹、羽纹等地纹。标本M3:60,面 宽8.4、高6.4、环 径6厘 米(图一八,1)。
C组 M3:71、83,面似蝶形,双耳内卷,纹饰极简。标本M3:71,面宽6.5、高5.2、环径6.3厘米(图一八,2)。
玉具铜剑 2套。首、格、珌为白玉质地。剑首为圆饼形,顶面两周阴弦纹内饰卷云纹,外有一周谷纹及阴弦纹,底面等距分布三个椭圆形小孔以固定于茎部。剑格中空,截面菱形,两角方折,饰对称的阴线方折勾连云纹。剑珌束腰梯形,截面长椭圆形,表面以双阴线作框,内饰对称的“T”字形勾连云纹,底面单阴线框内饰单线几何纹,顶面有三处圆孔。标本M2:11,茎部附着有鞘。鞘竹质片状,缠双层缑。缑麻质,有捻,合股,下层依次缠绕严密,上层交错成菱形。局部有窄皮条痕迹(图二一)。茎扁圆形。身柳叶形,起脊,截面四边形。首径4.6、厚1厘米;茎长9.4、宽1.5、厚0.8厘米;格宽5、高2.3、厚0.5~2.1厘米;剑身长33.1、厚1厘米;珌宽4.5~5.8、高5.5、厚1.2~1.6、通 长68厘米(图一九、二二、二三;图二〇,2)。标本M3:27,可见木质剑鞘痕迹,外缠窄皮条,再外有一层淡黄色织物朽痕。织物纹理细密,有菱形、叶形图案,推测为提花织物。珌宽4.4~5.7、高6.3、厚1.4~1.7厘米。茎扁圆形,残余木质剑夹,麻质缑,有捻,合股,缠绕严密。身修长,双脊,截面六边形,刃部前端有多处崩豁。首径5.2、厚1.3厘米;茎长10.9、宽1.6、厚0.5厘米;格宽5.5、高3.3、厚0.3~2.3厘米;剑身长51.7、厚0.6厘米;通长79.5厘米(图二〇,1;图二四、二五)。
戈 1套。标本M3:28,直援,中胡,长方形内,末端圆弧,阑侧有柲痕。通长21.5,援长12.3、宽2.6、厚0.7、内宽3.8、胡长7.6、宽2.7厘米。鐏截面卵形,中部饰一周圆箍,腔内残留竹丝,径2.3~3.2、高16.6厘米。通长80.8厘米(图二〇,3)。
(三)铁器
多为生产工具。亦有少量葬具附件。
臿 2件,形制相同。均出于墓道之内。长方形,截面三角形,长方形銎孔。标本M2:3,长13.4、宽6.6厘米(图二六,1)。标本M3:1,长13.9、宽6.7厘米(图二六,2)。
刀 3件,锈蚀严重,形制基本相同。环首,直背、直刃,横截面三角形。标本M2:34,环首径4.6、身宽1.9、通长29.1厘米(图二六,11)。
削 2件,材质略有区别。削身锈蚀残损严重,椭圆环首,身截面呈三角形,单侧有刃。标本M2:30,银质环首,余为铁质。首径1.8~2.8、身宽1.1、残长6.1厘米(图二六,7)。标本M3:32,铁质。首径2.1~3.4、身宽1.1、残长5.2厘米(图二六,6)。
斧 1件。标本M2:41,长方形銎孔,刃稍弧。宽4.5~6.5、高8.8厘米(图二六,4)。
凿 1件。标本M2:39,近梯形,上宽下窄。长5.9、宽0.6~1.8、厚0.3厘米(图二六,5)。
镰(?) 1件。标本M2:32,身近长方形片状,两端皆弧。长15.3、宽8.2、厚1.1厘米(图二六,3)。
方管 1件。标本M3:77,截面方形,中空,两端残失。残长9、宽1.1厘米(图二六,8)。
钉 7件。葬具附件。
A型 5件。顶偏侧有一个圆环,体截面长方形。标本M3:6,环径1.8、通长6.9厘米(图二六,10)。
B型 2件。直条形,截面方形。标本M3:106,通长11.8、宽0.6厘米(图二六,9)。
(四)银器
多为装饰品或漆木器附件,数量较少。
环 1件。标本M3:57,扁体圆环,一侧底有短折边。素面。直径5.1、高1.3、折边宽0.3、壁厚0.1厘米(图二七,2)。
带钩 1件。标本M3:16,银质,琵琶形,龙头钩首,圆柱帽形钮。局部有错金、阴刻云纹、镶嵌绿松石片及煤精片等装饰,制作精致。通长21厘米(图二七,1)。
(四)漆木器
M2中漆器发现较少,出土铜釦贴玉漆卮2件,并在偏箱东侧发现两处漆痕。1号,椭圆形,口径17~12、残深5厘米;2号,长方形,口径长24、宽10、残深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