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读尽 主题书单」小小餐桌上,有最多温情的故事( 二 )


 「一网读尽 主题书单」小小餐桌上,有最多温情的故事
文章插图
今天说的这本书《民国吃家》,作者二毛,担任过《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顾问。
民国建立,告别了清代的专制和禁锢,宫廷菜的独特性、禁忌性和至高无上性,逐渐暗淡下来。宫廷厨师、官宦家厨流落民间,或自己开饭馆,或到新的富户和权贵家中做厨师。
宫廷菜、贵族菜大众化的过程,推动了美食的繁荣和发展。我们也许可以从那些已经远去的歌筵灯影中,窥见民国男女的吃相,以及那些杯盏之外的历史遗踪。
……
04
 「一网读尽 主题书单」小小餐桌上,有最多温情的故事
文章插图
人生大半的乐趣,其实都隐藏在一个“馋”字背后。
饕餮原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凶兽,大头大嘴大肚子,眼睛长在咯吱窝底下,丑兮兮的,还一点儿不讲究,什么都吃,总也吃不饱。
所以,人们常常把贪得无厌的人称作“老饕”。没人说得清,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老饕”这词儿,慢慢没了骂人的味儿,反倒成了一种对食客特别会吃的褒奖。
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赵珩老先生,就自称为“老饕”,把自己走南闯北许多年的吃饭经验诉诸笔下,写成了这本《老饕漫笔》。
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都有哪些好吃的。中国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讲究,由来已久,同样的食材在不同的地方、或者不同的人手里,会转变成各式各样的造型和滋味。
 「一网读尽 主题书单」小小餐桌上,有最多温情的故事
文章插图
因此,一旦到了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食物,总有人不太容易接受。比如鸭肫,北方人爱吃卤的或者酱的,到了上海,见到又咸又硬的咸水鸭肫就感觉奇怪。
赵珩觉得,这是因为北方人的味觉和性子一样直接,食物从入口到下咽,一直就是一个味儿,甜的就是甜的,咸的就是咸的。
北方人也不像南方人那样爱吃零食,但在南方,有些食物做出来,就只是吃着玩的,既当不了饭,也不是点心。这些食物需要就着茶,在嘴里慢慢咀嚼,品尝它们特别的滋味儿。
……
05
 「一网读尽 主题书单」小小餐桌上,有最多温情的故事
文章插图
吃是充饥,也是享受,更是寄托与信仰。
家里的饭健康营养,吃着安心。家常菜不是珍馐却胜似珍馐,因为家的味道独一无二。要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把“家”字拆开就是“房里有猪”,由此可见,猪肉在家里的餐桌上十分重要。
猪肉做法多样,最有名的莫过于红烧肉了。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创新了猪肉的做法,将显贵家庭看不起、穷苦家庭不会做的猪肉,做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在慢火熬煮的时候要赋诗称赞,煮好以后更是“早起连吃两大碗”。
苏东坡苦中作乐,将研制美食看作人生一大乐事,想必那唇齿留香的酥烂猪肉,也能给他郁结的内心带来一丝安慰吧。
 「一网读尽 主题书单」小小餐桌上,有最多温情的故事
文章插图
在我国的八大菜系中,红烧肉没有专属的菜系,它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有着百变的身份,山东的咸香、江苏的浓油赤酱、长沙的辣而红润,尽显特色。
尽管红烧肉在各地的做法不同,但这道菜的共同点是猪肉必须选用三层五花猪肋条,加入适量冰糖炒出糖色后,再加入水、啤酒与作料用大火炖煮,时间越长,肉的味道越醇厚,等到作料的味道渗透到肥瘦相间的肉里,一道人间极品便大功告成了。
轻轻咀嚼,就能感受到肥肉瞬间化于无形,瘦肉饱含鲜甜的滋味,实在是妙不可言。在家里吃红烧肉,碗里盛的都是家人满满的关心,家里的饭菜永远都是最窝心的。
……
06
 「一网读尽 主题书单」小小餐桌上,有最多温情的故事
文章插图
解构中国人的酸食DNA。
在中国,酸食普及程度仅次于贵州的,大约应该是广西。但是广西之酸的表现形式却与贵州大不同。贵州是酸汤当头,煮食为先,广西吃酸的方式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