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西域的“胡床”,或者是传统手工艺品“马扎”是凳子最初的形态,之后慢慢演化,到了隋唐时期开始盛行。
他还认为在汉代,人们的起居方式为“低坐”,也就是席地而坐,一般桌下铺一张席子或是矮榻就行了,而这套拍品中的凳子属于高坐,这在汉代还不曾出现。
同样,当时湖北民族学院的历史系教授黄敏清也赞同了邵教授的观点,他说足底着地的现代坐姿,在汉代是十分不礼貌的一种姿势,被称为“箕踞”,表示对人的傲慢和轻视。
汉代人一般都是跪坐,双膝在身前曲起,表示恭敬和谦逊。
文章插图
“伪造者”自证身份?此事持续发酵了一年左右,到了2012年又有了新的线索冒出来。
江苏徐州市的邳州玉石协会会长汪如棉出来作证说这个玉凳是仿造的,他说他本人还被当做指导请去观摩制作过程。
之后,邳州当地的“拉呱论坛”于当年2月22日发出了一个帖子,帖子说这个化妆台和玉凳是由当地一名玉器店老板请人做的。
帖子中还讲明了汉代黄玉梳妆台及玉凳的详细生产过程,并连具体由谁制造由谁指导都一一说出。
文章插图
后来经当时媒体采访人员探究,一位邳州运河镇向阳村老虎玉器店的男子赵军出面承认说,他花了7个月打造梳妆台,又花了3个月坐成了凳子,共请了20多位工人根据明代物件仿造,也并不是用的榫卯结构,拼接过程使用了胶水。
由于本身材料和工艺要求高,他造赝品的成本花了超过50万。
后来,他在2010年将这一套以260万卖给河北石家庄一个自称“老王”的买家。
文章插图
赵军说他当时售卖的时候,是按照“工艺品”卖出的,并没说这个是文物。
后来买家如何安排这个东西,为什么又会被鉴定成真品,他并不知情。
然而当年在媒体对该件事情调查的时候,赵军的态度从肯定、否认、再部分肯定、到全盘否认到承认多次反转。
而汪如棉也只是说凳子是假的,但是否产自邳州不想再提。
文章插图
周南泉坚持己见这一系列信息披露之后,大众怀疑此次拍卖是拍卖公司和鉴定专家联手操作的结果。
拍卖行则解释这个拍卖行为是双方自愿行为,拍卖公司只是一个中介,对这个物品的真伪三缄其口,而当初出具鉴定结果的周南泉老先生则成为大家热议中心。
2012年3月1日,已是76岁的高龄,作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玉器鉴定专家的周南泉,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
在访问中,他始终坚持己见,说:直到今天,我仍然坚持我当初对这件拍品的鉴评。
文章插图
在这次采访中,周南泉回答了他和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关系。
他说,任何一个拍卖公司必须要有5位在博物馆待过,并且是副研究员以上职称的专家做顾问才可以批准成立。
也就是说,这个鉴定结果并不是他个人品鉴的结果。
另外,他说他并不是拍卖公司的职工,每个月只收到拍卖公司600元的顾问费,他们对于起拍价、最后的拍价都是相对独立的,顾问只负责鉴定拍品的真伪,毫无利益好处。
文章插图
周南泉在采访中还解释了他评判它是真品的依据:他认为从玉质和颜色看,其纯度和质密度很好。
从玉器的龙纹来看,上面画的龙和凤文都具有汉代的特点,因为汉朝的龙没有特别粗的龙须,龙的脚也不是后来的鹿角,而其眼睛正是汉代的凤的眼睛水滴形。
通过观察这套玉器的自然沁色,也就是玉在土里埋藏后自然形成的颜色很漂亮,他判断其有2000年的历史。
总之,通过对玉器的材质、外观老化痕迹、包浆自身变化带来的色变以及做工纹饰器形等诸方面逐一进行鉴定。
文章插图
周南泉综合考量后,认为这个梳妆台和凳子是真品,但他解释说这两件玉器是否是一套或组合并未明确定论。
同时他在采访中还说,截止到被采访时,他经手几十万件玉器,虽然有些会有波折,但从来没有出现过误差。
- 专家们|殷墟大墓曾出土一个鼍鼓,古人制鼓为何不去甲片,让人至今想不通
- 好做|晒武汉3口之家午餐,好吃又好做,花钱不多家人吃得香从不点外卖
- 菊花|建议女性朋友:多喝5款香花制成的茶,香味怡人,营养丰富气色佳
- 赏花|花开四川丨四川蓬溪首届油菜花赏花月活动3月3日开幕
- 保质期|“放得住”的食物营养也会“跑”?一起来听专家解读→
- 黄花菜|菌菇西红柿蛋汤
- 花菜|番茄炒菜花
- 虾仁|西兰花虾仁鸡蛋羹
- 发酵|香葱油渣花卷
- 晚饭|专家建议:晚饭只吃七分饱!“七分饱”到底是多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