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感同身受下的集体记忆,乡党吃了么

家乡的味道。“伙食也不错,有肉有菜,唯一不适应的是,我想吃家乡的面了,谁让你给我起名叫麦苗呢,我就爱吃面,你以前说过你小时候在浙江老家只吃米不吃面,到我这辈口味变了,就爱吃面,哎,说实在的,家里的那口面,是我眼下最想念的味道。”
 《山海情》感同身受下的集体记忆,乡党吃了么
文章插图
当听到麦苗说的最后一句话时,我浑身鸡皮疙瘩都出来了,心里一顿酸楚。这段话还必须就是陕西话说出来,才有那个味道。那种味道就是用手和面,用手在铝盆里或者在案板上揉面,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浑身都在使劲,案板总是在两三个木长凳子上放着,所以此刻的画面必然是“吱吱”响的声音,案板跟着揉面的人一起“运动。”就这样揉啊揉,面的劲道也是需要锤炼的,任何美食都需要如此过程。那种味道就是揉好了面,用那把刀背黑漆漆的,刀口还崩了几个小口的菜刀快速熟练的切面,切成有规则的一小块,一小块的,上面撒点面粉,然后见证奇迹的时刻来了。小面块被双手拉扯,“啪啪”的发出面条和案板的碰撞声,扯面就这样变了出来。外地人眼里的裤带面,油泼面,biangbiang面,就是如此产生的。那种味道就是一口大锅,下面填满了柴火。柴火有的是玉米杆,有的是果树剪下来的枝叶,有的是葡萄枝。烟雾弥漫在厨房,人的眼睛都眯着,呛得流下眼泪,厨房的墙壁早被熏得黑漆漆的,空气中柴火的灰烬飘散着。很快水冒着气泡等着面条的到来!一条条面丢进锅里,筷子赶紧搅动下,有时候水还会溅出来,那要是溅到手上,对新人可是疼得要死,对妈妈或者做饭的爸爸来说,手依然继续搅拌面条,不疼吗!加水,加柴火,冒气,搅拌,终于大功告成!
 《山海情》感同身受下的集体记忆,乡党吃了么
文章插图
面条捞出来,洋瓷大碗满满一碗,上面撒点葱花,蒜苗,干辣椒面,然后滚烫的油“滋滋”泼上去,一瞬间一股香味上头,这就是油泼面了。瞬间肚子咕咕叫,用筷子搅拌,拿几头蒜,一边吃面一边吃蒜,爽!!那个年代应该所有小孩子都不爱吃面条,因为下午几乎总是面条,奶奶总是在黑漆漆的厨房揉面,爸爸总是坐在厨房外的饭桌上看着14寸的黑白电视,电视里总是新闻频道。很多很多年以后,奶奶离去了,爸爸妈妈也慢慢变老。我们游荡在外地,从那一刻开始突然很喜欢吃面,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一碗面可以慰藉的可真不是肚子,或许还有那些记忆,那些现在想见再也见不到的人。当吃着面条的时候,感觉就是在家里,感觉就是在故乡,感觉自己受到的委屈都不算什么,这或许才是家乡的味道。面,可以给陕西人肚子带来满足。面,可以给流浪在外的乡党带来熟悉的味道。面,可以带来的还真不止这些。它可以叫我们想起故去的奶奶,可以叫我们看到慢慢老去的爸妈,可以叫我们想起亲情,可以叫我们不再孤单!家乡的水渠。马得福为了叫村民浇上地,多次去跟水站交涉,但是很不幸,最终水渠里来的水还没小孩尿得多。在这一段演绎里,展示了什么叫农业,什么叫天旱,什么叫浇地,什么叫农民。
 《山海情》感同身受下的集体记忆,乡党吃了么
文章插图
时至今日,水渠依然是农村最重要的浇地设施,不管地里种的是小麦,梨树,葡萄树,这些作物都需要灌溉,现在水不用发愁,一般都是统一安排,统一浇灌。当然家里人还是得等时间,比如轮到你家里差不多到晚上10点,那就必须那个点看着,等水流到自家田地前的水渠,刨开口子,水流到整块地,麦子痛痛快快喝个够。然后把口子堵住,你家的地就算浇完了。水钱等后来有人跟你算。对小孩子来说,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水渠的作用不仅仅如此,它还是我们的欢乐场。
 《山海情》感同身受下的集体记忆,乡党吃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