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白酒失宠年轻人,低度酒能否成为“年轻人喝的第一口酒”?


王浩|白酒失宠年轻人,低度酒能否成为“年轻人喝的第一口酒”?
文章插图
年轻人喝的第一口酒是什么酒?
95后王浩(化名)记得自己喝的第一口酒是白酒。在父辈的酒桌上,那一口辛辣的口感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此后和朋友聚会,王浩基本都喝啤酒。
32岁的林可(化名)指挥着员工将一件件低度酒搬上货车。“工厂早已转型切入低度酒市场,毕竟低度化未来可能会成为行业趋势。”林可对自己不顾家人反对坚持更换赛道的决定很是得意。
此前1月10日,工信部一纸《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引发白酒圈热议。其中“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国外消费群体,发展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低度化白酒产品”的消息,让业内多个主打低度酒的品牌彻底活跃起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的白酒产量较2016年的峰值足足下降了47.3%,5年几乎腰斩。
一批酒业新品牌在传统酒业领域无法与名酒展开竞争。要想存活下去,必须另辟蹊径。在全新的低度酒市场,所有人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新品牌能否在这一赛道重构价值体系与行业话语权?
白酒产量5年腰斩背后:失宠年轻人?
王浩|白酒失宠年轻人,低度酒能否成为“年轻人喝的第一口酒”?】林可家自爷爷辈就开始酿酒造酒,在贵州有一家小酒厂。
和父辈不同的是,林可在接手后就不愿意生产高度白酒。在他看来,年轻人更偏爱利口化的低度白酒。为此他曾和父亲发生过数次争执,“父辈相对守旧一些,觉得度数越高、越辛辣才能彰显白酒的豪爽劲,但当下追求健康化的年轻人,更享受利口化的低度酒。”
“之前一直在犹豫。现在彻底下定决心主攻低度白酒市场。”在酿酒车间忙了一天的林可脱下手套,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毕竟未来白酒市场发展趋势很可能会向这个方向偏移。”
工信部的一纸建议,让林可有了彻底转型的底气。在《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工信部针对酿酒方面提出“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国外消费群体,发展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低度化白酒产品”。
“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立即在白酒圈内引发热议。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到,在近几十年的国内白酒发展历程中,酒精度数大多都在52度及以上,其中更不乏茅台、五粮液等知名品牌。此类白酒消费者通常集中于70后、80后男士。受这一群体日常商务、社交需求的影响,高度数白酒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庞大且稳定。
近年来,随着更偏好威士忌、果酒等低度数酒水的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高度数白酒难以得到他们的青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白酒产量峰值在2016年,彼时年产量为1358万千升,此后就进入产量剧烈下降通道。2017年1198万千升,2018年871万千升,2019年786万千升,2020年741万千升,2021年715.63万千升。2021年的白酒产量较2016年的峰值足足下降了47.3%,几乎腰斩。
一时间,“年轻人远离白酒”的言论在业内兴起。据川财证券指出,传统的白酒、啤酒、葡萄酒增速逐渐下滑,而以利口酒、预调鸡尾酒为主的即饮酒增速却有望在2020年至2025年达到16%。
“此类酒水的增长源于年轻人的需求。”林可分析称,“比起传统酒桌文化的酩酊大醉,Z世代更追求享受‘微醺’的惬意。传统白酒和他们的需求不匹配,自然无法得到认可。”
年轻市场的流失让越来越多白酒企业开始焦虑不安,这一群体背后所蕴藏的强大消费能力让他们无法轻言忽略或放弃。
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发布的《2020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洞察报告》数据显示,年轻化是酒水市场重要发展方向。从消费人数和人均消费水平来看,90后和95后皆呈增长趋势,年轻人正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主力军。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Z世代在酒水选择上更倾向于低度酒。“除了不得已的应酬和送礼,其他时间很少买白酒。”王浩印象深刻,自己在2021年间差不多花费上万元用于买酒,但基本都是低度酒。
“在家独酌或者哥们聚会时,更倾向于低度酒。毕竟便宜的高度数白酒不好喝,而贵的喝起来又心疼。”王浩告诉采访人员。
受这一趋势的影响,低度酒市场或在未来得以爆发。而为了拉拢这些年轻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传统酒厂自然开始将发展方向往低度酒市场转移。
新品牌误区:低度白酒并非低门槛
“不少人觉得把白酒降低度数就是低度酒,这是不对的”,林可告诉采访人员。在他看来,一些低度酒牌子把重点放到了营销包装上,靠网红广告出位,忽视了对低度酒的品质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