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结束九连涨,掉队的威马能否借助科创板成功上岸?

文 | AI财经社 李牧
编辑 | 张硕
掉队
威马汽车掉队了 , 尽管仍有人将它归入新造车“四小龙”之列 , 但无论从资本、销量还是产品等层面来看 , 这都是一个严酷的事实 。
销量是最直观的反映 。 据公开数据 , 威马2020年总销量为22495辆 , 相比之下 , 蔚来同期销量为43369辆 , 小鹏汽车为27041辆 , 旗下仅有一款车型在售的理想交付量更是达到了32624辆 。 对比之下 , 曾自信在新造车“Top 3”中稳占一席的威马被冷冰冰的数字挤出了第一梯队 。
如果将时间拨回到一年前 , 会发现威马当初的信心并非空中楼阁 。 2020年1月 , 在各家新造车公布的年度交付数据中 , 尽管距离预定目标10万辆还有不小差距 , 但彼时仅有一款量产车的威马仍以16876辆的交付量夺得了亚军的位置 , 威马EX5也成为新造车单一车型的销量冠军 。
销量结束九连涨,掉队的威马能否借助科创板成功上岸?文章插图
图/视觉中国
也正是在销量的支撑下 , 当美团CEO王兴在社交媒体预测未来中国新造车企业只会剩下蔚来、小鹏和理想时 , 毫不服气的威马创始人沈晖隔空回应称 , “威马一定会是Top 3之一” 。
但时间和现实在不断减弱沈晖当初的声量 。 不仅年度总交付量不及他人 , 从更微观的增长层面来看 , 威马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
不久前 , 在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纷纷宣告刷新单月交付纪录的同时 , 威马却未公布12月的销量 。 威马此举背后隐藏着一个讳莫如深的事实 , 自从2020年3月开始的销量“X连增” , 到年底时却戛然而止 。 据公开数据可算得 , 威马2020年12月交付量为2588辆 , 相较11月交付量环比下降了约14.2% 。
在销量被不断赶超的路上 , 威马各个渠道的宣传口径也在不停变换 , 从新造车交付冠军到新造车单一车型冠军 , 再到新造车A级纯电SUV销量冠军……似乎在彰显着这家企业最后的“倔强”:只要场景划分够细 , 我就永远是冠军 。
事实上 , 销量向来最被威马看中 。 一位威马的投资人告诉AI财经社 , 当初自己之所以会投资 , 关键就在于威马的造车思路很清晰——“赶紧把车造出来 , 赶紧卖出去” 。 威马创始人沈晖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谁能跑量 , 大家讲的出行行业的变革就会真的发生” , “我一辆车都没卖掉 , 凭什么讲颠覆呢?”
但现实显然事与愿违 。 威马一位早期投资人此前曾对AI财经社表示 , 以当下的销量情况来看 , 威马的“市场和渠道应该是没有做好” , 其销量潜能“一直没发挥出来” 。
在追逐销量的过程中 , 威马内部的各个层面也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
2019年9月 , 原威马联合创始人、战略规划高级副总裁陆斌被调离销售公司 , 并于一年后离职 。 AI财经社从内部人士处了解到 , 正是因为2019年实际销售量与原定10万辆的目标相差太远 , 陆斌才会被调离最重要的销售体系 , 长期的被“边缘化”导致他作出离开的决定 。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 , 威马此前曾极力宣扬的“九连增” , 事实上也掺杂了一定的水分 。 AI财经社了解到 , 威马自2020年开始 , 所公布的销量便包括了对经销商的交付量 , “在疫情期间 , 威马将车大量交付给经销商 ,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压在仓库里” , 为此 , 在去年上半年 , 威马部分经销商在压力之下选择了“退网” 。
不仅管理层和经销商 , 压力也传导至了威马的一线员工层面 。 AI财经社了解到 , 自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 , 威马就调低了一线销售的基本和绩效工资 , 一线城市区域经理的基本工资只有3000元左右 。
一名在威马工作多年的销售人员称 , 威马此举导致的结果是 , “一些老销售人员受不了压力离职了 , 新招的销售能力良莠不齐 , 更加不利于提升销量” 。
何以破圈?
有分析人士告诉AI财经社 , 威马销量不及预期最大的原因在于产品没有亮点 , 更加没有形成自身鲜明的品牌形象 , 从而丧失了对细分市场的号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