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披澜读史
字数:4076,阅读时间:约8分钟?编者按:金戈铁马、枕戈待旦、倒戈一击......我们经常能在与战争有关的成语和熟语中看到“戈”的影子,甚至就连“干戈”这个词汇都被用来代指战争,也在一个侧面说明“戈”这种武器对于我国古代冷兵器战争的影响之久远。不过,虽说如此,戈的辉煌却并没有延续多久,最迟到战国末期,戈在近战武器中的核心地位就彻底被其他兵器取代,就连由戈演化而来的戟、钩等兵刃,也在随后的岁月里衰落下去,逐渐沦为仪仗用具,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想要了解这一过程,就要详细讲述一下戈的演变。
文章插图
最早的戈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的戈为石质,但是,由于结构过于简单,只能算是早期的形制。到了青铜时代,戈才开始焕发生机,考古学家仅在殷墟遗址就出土了710余件戈。现存最古老的青铜戈是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两件青铜器,按照类型划分,一件为长26厘米的直内无胡戈,另一件为长32.5厘米的曲内无胡戈。“曲内”、“无胡”、“直内”是对戈形制的描述。按照外形来分,戈可以大致分为8类,分别为直内无胡、直内有胡、曲内无胡、曲内有胡、短銎无胡、短銎有胡、管銎无胡、管銎有胡八种。
文章插图
“戈援”是戈柄垂直伸出的刃部,一般来说援上下均需开刃,再加上前端伸出的“锋”,使得戈可以啄击也可推击敌人。和勾啄的攻击方式相比,“推击”似乎有些另类,不过,《淮南子·人间训》中有“取其出之者,以戈推之”,《左传·文公十一年》也记载“富父终甥椿其喉以戈,杀之”,可见,推击的确也是戈的攻击方式之一。和戈援相对的,是所谓的戈内,这一部分主要起到绑束固定的作用,使戈身和木柲的连接更加牢固,这主要是通过金属柄上的被称为“穿”的空洞完成的。到了后来,为了进一步固定,人们还在援和内之间加上了一种名为“阑”的结构,连接处的上部分称为上阑,下端则是下阑。
文章插图
援的最下端,被称为胡,一开始这一部分的作用类似于戈内,通过加工的戈穿捆绑绳子来提高牢固性,防止勾啄时脱落,但到了西周之后,这一部分金属也要开刃,可以提高戈整体的杀伤力,提高切割的距离。至于“ 銎”,似是一种被放弃的设计,商代和周代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铸造者在戈内部分铸造圆套,使用时将木柲直接套在上面即可,但是,这种加装方式并不完美,推击、啄击敌人时牢固性还算尚可,可一旦使用勾杀这种动作,那么戈柲和戈刃就很容易发生脱离。这在实战中,几乎是致命的。
文章插图
▲河南安阳郭家庄商墓出土的銎内有胡戈二里头三期遗址出土的那两柄早期青铜戈,都属于“无胡戈”。结构相对简单,事实上,不只是二里头,一直到商代早期,出土的青铜戈都属于“无胡戈”,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戈由于无胡部锋刃,且锋刃和戈柄之间多为直角,无法使用杀伤力巨大的勾杀动作,只有啄击和推击两种攻击方式。因此,这一时期的戈,虽然同样属于军队的常备武器,但并没有像商、周、乃至春秋时那样,成为大多数战士的标配,而是和矛、殳和斧钺之类的兵器一道,成为作战时并列的选项。【 兵器|全长不过1米5的车战利器青铜戈,为何能成为中国最特色的兵器?】
文章插图
戈的地位变化发生于商代。这一阶段,战车开始出现在战场上,《吕氏春秋·简选篇》:“成汤以良车七十乘,必死五千人”,当然,吕不韦的时代距离商汤灭夏隔着数个世纪,如果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可信度存疑,但《司马法》也多次提到夏代一种极可能是战车的戎车。而商代,则是有实物一车两马形制的实物战车出土,武王伐纣时战车的数量就更是直接写进了《牧誓》之中。《夏商时期的戈与野战方式浅说》的作者认为,随着战车的出现和成熟,原始而混乱的徒步混战被更考验阵型和配合的车战替代,而利于挥砍的戈这才成为商代最重要的近战兵器。
- 韩凯|人世间|爱不过是潇洒过活
- 安徽省|喝酒最猛的6个省份,喝酒如喝水般轻松,外省人一般喝不过他们
- 三大碗|暖胃又养生,一次吃三大碗都不过瘾的葱爆羊肉
- 养生|暖胃又养生,一次吃三大碗都不过瘾的少女心蝴蝶结面包
- 蛋黄|草莓奶油蛋糕这样做百吃不腻,吃1次不过瘾
- 酱料|超好吃的柠檬虾滑这样做百吃不腻,吃1次不过瘾
- 蛋炒饭|情人节|我想吃青菜面,不过你想吃炒饭,于是我就做了一道炒菜饭
- 乐乐|喜茶被曝裁员背后:近六成茶企活不过三年
- 果酱|果酱蛋糕卷这样做百吃不腻,吃1次不过瘾
- 冷兵器|他号称《水浒传》使斧子的第一人,他有后代吗,其实这事你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