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上汽自主的背水一战( 三 )
文章插图
智己汽车“用户触点主理人”李微萌告诉华尔街见闻 , “这次有阿里达摩院院长张建锋担任董事 , 达摩院会出技术 , 不用担心合作出问题 。 ”
愿望是良好的 , 虽然和斑马不同 , 智己的主人是上汽 , 但如果技术真的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阿里 , 那也需要管理与文化的沟通和磨合 。
新势力们留给智能汽车市场的时间 , 已经不允许智己发生任何博弈和内讧 。
其二 , 是新技术量产落地的问题 。
智己在发布会上展示了很多爆点技术 , 但会后胡世闻告诉华尔街见闻 , 这些配置是智己整个产品架构层面的露出 , 并非所有技术都会在首款量产车上应用 , 而是会在未来两年陆续投放 。
但从落地角度看 , 未来两年实现这些技术的量产 , 依然困难重重 。
比如三大首创之一的Carlog视频 , 可以一键拍摄、编辑和分享 , 还可连入各大直播平台以第一视角进行直播 。
听起来很酷炫 , 但势必还需社交平台的支持和法律法规的允许 , 毕竟现在直播平台连开车时副驾直播都不允许 , 边开车边直播 , 实现起来并非易事 。
三大首创之二的无线充电 , 功能本身并非智己原创 , 比亚迪、丰田、日产、宝马等 , 无线充电相关技术都曾成功应用 , 也已经算是成熟 , 但为何至今没有推广?
因为大功率无线充电并不是一项单独的技术升级 , 要实现商业化 , 背后还要解决鉴定车辆身份、计量、支付等现实问题;还有国内外相关电磁管理、无线电波、无线充电系统的标准统一等 , 实现起来并非自己搞定即可 。
文章插图
即便从充电技术本身看 , 目前智己的11KW大功率无线充电 , 效率也基本是一小时10.5度电 , 相当于70公里左右的续航 , 和快充、超充相比 , 依然速度很慢 。 而此前相关研究显示 , 无线充电务必要达到有线充电至少85%的效率 , 才具有商业化意义 。
再比如 , 现在舆论网传最火热的“电池20万公里0衰减、永不自燃”的承诺 , 其实考验的不只是智己对整车的电控和调校能力 , 更是电池供应商本身的技术 。
而不管电池供应商本身技术如何 , 势必都是和众多车企“一荣俱荣 , 一损俱损” , 很难保证这种承诺日后是否会是智己的独家优势 。
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很多 , 总之 , 在发布会提到的这些技术真正落地与商业应用之前 , 一切“期货”都无法成为产品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
其三 , 是前文提到的智己最得意的CSOP商业模式 。
华尔街见闻向焦樵确认是否这些数据回收计划要等到用户交付才能实现 , 而不是依靠上汽与阿里本身的既有数据 , 焦樵给予了肯定答复 。 也就是说 , 最早也要等到2022年智己交车 , 用户的数据贡献才能迈出第一步 。
而且第一步之后 , 要用户量越大 , 数据才能越多;倘若2022年交车用户较少 , 那么用户数据计划还是道阻且长 。
在这个技术与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 , 很难保证接下来两年甚至更多时间里 , 不会有颠覆性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出现 , 届时智己所谓的“用户价值” , 能否最大程度发挥作用仍未可知 。
所以在现今的时间节点谈用户型企业和模式颠覆 , 可能为时尚早 。
总结大象转身 , 绝非易事 , 智己前路 , 荆棘遍布 。
但无可厚非 , 正是由于创新 , 才会遇到困难;也正是因为困难 , 创新才显得更具价值 。
【智己,上汽自主的背水一战】创新企业的成败 , 从走进办公室前台的那一刻 , 已经一窥端倪 。 如果85、90后为主的智己 , 能整合更多新经济环境下的优势人才 , 进行不同于以往经验和模式的创新型文化管理和打造 ,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 上汽人可以带领智己(自己)走出波谷 , 闯出一片新天地 。
- 直击新能源车两大痛点 上汽3.0T绿色动力“硬刚”燃油车与增程车
- 智己晚到非迟到 上汽集团开启电动高端破局之路
- 12月新能源SUV销量来袭,合资品牌不如自主品牌,那冠军是谁
- 智己汽车首发品牌“IM智己”
- 2020年SUV:创三年最佳,自主合资平分秋色
- 上汽大通工程师连夜抢回八辆车,每次出门还要被贴封条
- 激活前驾驶人需考试、自主变道果断流畅,我们全面体验了一下小鹏“自动驾驶”功能|试驾
- 数读车市·2020|奇瑞增速领跑,吉利“单腿”守擂,长城四面出击,自主品牌销量背后的喜与忧
- 12月汽车厂商销量排行榜,上汽通用击败一汽大众夺得第一名
- 上汽大通MAXUS NEW申报信息 霸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