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汽车来了,但它如何“去上汽化”?


智己汽车来了,但它如何“去上汽化”?文章插图
行业周观VIEWS
本报采访人员 金晓宇
昨日 , 全新汽车科创公司智己汽车正式于上海发布了品牌名称、核心科技、量产定型车等最新进展 。 从去年11月26日项目官宣 , 到12月25日企业完成注册 , 再到今年1月13日品牌发布 , 短短2个月不到的时间 , 智己便从“传言”走进了“现实” 。
智己汽车来了,但它如何“去上汽化”?文章插图
当天 , 智己汽车正式公布了品牌名称 。 其中 , 品牌中文名为“智己” , 其取自《周易·系辞上》 , 寓意用智慧周全万物;而品牌英文名为“IM” , 即Intelligence in Motion的缩写 , 象征着其对智能汽车进化方向的思考 。
同时 , 作为新公司研发实力的体现 , 智己汽车也首次对外公布了其所储备的技术资产 , 包括智能数字架构、智能无界OS、智能交互分享、智能自动驾驶、智能三电技术等核心科技依次亮相 。
智己汽车来了,但它如何“去上汽化”?文章插图
不仅如此 , 基于这些技术而开发的两款量产定型车也全球首发 , 一款为智能纯电轿车 , 一款为智能纯电SUV 。 前者将于今年4月举办的上海国际车展正式启动预售 , 并将在今年年底上市;而后者则将于2022年上市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 通过与宁德时代合作 , 其搭载的“掺硅补锂电池”不仅“永不自燃” , 而且新车的续航里程最高可达1000公里 。
智己汽车来了,但它如何“去上汽化”?文章插图
未来 , 智己汽车将把自己的销售网络打造成艺术画廊式的体验空间 , 分布于一线和准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 , 并希望将其打造成为城市的网红打卡地 。
作为一家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全新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 , 智己汽车展现出了颇具科创属性的“反传统”气质:整场发布会没有一位高层领导出现或发言 , 取而代之的是由4位术业专攻的年轻主理人进行分享;整个活动非常扁平而简洁 , 主要时间均聚焦技术 , 而非概念 , 很像科技公司 。 在它身上 , 你甚至很难找到“上汽”的影子 。
作为上汽集团向高端智能电动车突围的L项目 , 智己汽车肩负着整个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发与集成试水的重任 。 但是 , 受制于母公司的定位 , 高端化突围的“天花板”显而易见 。 于是 , 新公司引入了多方投资者 , 天眼查APP显示 , 上汽和浦东新区组成的投资基金股权占比为72%(其中上汽占54% , 浦东占18%) , 阿里占18% , 其他占10% , 创始资金高达百亿元 。 此举也希望其能集各方之所长 。
智己汽车来了,但它如何“去上汽化”?文章插图
在此前的采访中 , 汽车咨询公司IHSMarkit大中华区轻型车生产预测经理陶杲告诉采访人员:“这种特殊的合作模式 , 能够分摊风险 , 集合各方优势 , 是一种值得探索的业务模式 , 这也恰恰是其他国际品牌不具有的优势 。 ”但他也强调 , 由于协作不具有排他性 , 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潜在风险 。 共同合资后的各方如何更好地明确责任并团结一致 , 不形成内耗 , 也是摆在新品牌眼前的挑战 。
据悉 , 为了摆脱上汽作为国企的体制所限 , 并打消各合作方之间的心里戒备 , 智己汽车完全独立运营 , 且采用了创业公司的全新机制 , 包括员工持股平台(ESOP)和用户数字权益平台(CSOP) , 前者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 而后者则能激发车主的参与共建热情 。
智己汽车来了,但它如何“去上汽化”?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