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实|消失的驯鹰人( 四 )


在李实的印象中,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普及和相关部门执法力度的加强,2014年以后丽江鹰猎爱好者人数开始逐年下降。协会也开始配合相关部门制止当地非法捕鹰和非法买卖的情况。
“2012年我们成立协会就一直在规范这个事情,有些鹰友也不理解,觉得你们才可以玩,我们不能玩?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毕竟我们叫鹰猎文化保护传承协会,不是放鹰协会。我们当时也按照野保法做宣传,告诉大家鹰猎文化要依法有序传承,必须经过审批,不能直接买卖。”李实说。
作为一项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鹰猎文化中所需要的苍鹰,难免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捕捉和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因科学研究等特殊情况,需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向应当向省一级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因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公众展示展演、文物保护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经省一级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2018年,丽江鹰猎文化基金会以“教学和申遗影视资料制作为由”申请到捕获4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苍鹰的行政许可。相关文件显示,丽江鹰猎文化基金会于2018年4月6日—27日,在丽江市古城区信团俄罗村境内,猎捕2只雌性苍鹰和2只雄性苍鹰。然而,这4只苍鹰随后引发了一场风波。
2020年11月6日,一则丽江鹰猎文化旅游风景区项目开工的新闻,因刊播了丽江鹰猎文化基金会工作人员带着苍鹰参与活动的画面,引起了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的注意。他们认为项目投资方及建设主体单位涉嫌非法捕捉、买卖、利用、饲养猛禽苍鹰,该项目审批合法性值得怀疑,随即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
李实|消失的驯鹰人
文章插图
↑监管部门对群众举报调查核实后认为“情况部分属实”。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提供的一份2021年4月的《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公开情况一览表(第八批办理情况)》文件显示,官方调查结果认为对苍鹰的利用存在不当,丽江市古城区林草局对鹰猎小镇投资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约谈。同时,在鹰猎文化基金会需要终止人工繁育苍鹰行为时,督促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向省林草局提出申请,并依法依规指导鹰猎小镇投资方将苍鹰放归野外。
此后,动物保护志愿者对捕获4只苍鹰的具体情况提出质疑,对此,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市、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全程参与第一次苍鹰猎捕,但未猎捕到苍鹰。因诱捕过程较长,后续时段的苍鹰猎捕过程,市、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未能全程参与监管,采用捕获后由市、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苍鹰捕获地、物种、性别、年龄核查的方式进行监管。
对于有关部门的回复,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仍然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国内所谓鹰猎使用的猛禽基本靠野外捕捉,很多人说搞鹰猎搞人工繁育能保护猛禽,实际多数都是给自己合法玩鹰找借口罢了。我们看到很多拿到证件的人根本不遵守法律法规,甚至搞商业利用,他们对猛禽保育和繁育也是一窍不通,真正搞保育和救助是很烧钱的。”
对于此次事件引起的风波,李实回应称,野外捕猎四只苍鹰是经逐级依法审批,全部程序合法合规,依法捕来的四只苍鹰都已成功野放。目前,李实已没有在丽江鹰猎文化基金会担任职务,只保留丽江纳西鹰猎文化非遗传承人的身份。
两难:合法合规人工繁育是出路?
在2021年12月13日至18日在线举行的年度会议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4项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将39项遗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驯鹰术作为一项人类活态遗产被列入此次新增项目,包括阿联酋、奥地利、比利时、克罗地亚、法国、德国、韩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入选。
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遗保护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据新华网2012年报道,时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在吉林省文联授予九台市满族民俗文化及鹰猎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的仪式上曾表示,中国鹰猎文化将在“十二五”期间冲击世界非遗名录。
李实|消失的驯鹰人
文章插图
↑资料图。2021年1月11日,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韩屯雾凇岛,鹰把式汪经宏正在进行驯鹰表演。满族猎鹰文化已于2008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