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公|文汇学人|程章灿:燕园每到忆洪公( 二 )


为了改变国人轻视引得编纂、忽视引得使用的观念,他撰写了一篇专书规模的长篇论文《引得说》,对引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作了详细的阐述,对如何编制引得的技术问题也作了具体的说明。引得编纂技术中所涉及的首要问题,就是检字法问题。已有的各种检字法,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拼音检字法固然简单,但当时中国并未推广普通话,各地方言读音差别很大,何况有些生僻字很多人并不知道读音,不便利用。部首检字法涉及部首太多,隶属不易确定。笔画检字法存在笔画计算出入误差,也不简单。王云五发明的四角号码检字法,当时才开始推广,后来渐推渐广,但如何记住四角号码,也是一个问题。在洪业看来,上述诸种检字法都不理想。
1930年,引得编纂处开始试办,洪业在聂崇岐、李书春、田继综诸人的帮助下,推出了一套新的检字法:“中国字庋?就是这个新检字法的名称:而所包括的五字,亦即代表我们所强分的五种字体。 ‘庋?’二字,原有‘放入’ ‘取出’之义,我们借来说明‘编入’ ‘检出’之灶。 ‘编入’是我们编引得的人怎样把‘文’变成‘录’,把‘录’编入引得。 ‘检出’是用引得的人怎样被引到该录所在之处而能检出。”中国字庋?检字法将汉字分为五种字体:单体(中)、包托体(国)、上下体(字)、左壳体(庋)、左右体(?),五种字体分别以1、2、3、4、5为代号,然后每字各取四角的笔画,以号码按次序排列之,其号码小者在前,大者在后。这个检字法在四角笔画取号方面,参考了四角号码检字法,但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创新。首先是将汉字分为五种字体,依字体编为类别号,是为此字的第一个号码;其次是笔画编号方面,根据“庋?”二字的笔画顺序,将十种笔画及其类似笔画依次编号,丶(0)、一(1)、丿(2)、十(3)、又(4)、扌(5)、糸(6)、厂(7)、目(8)、八(9)。再次是四角号码既得之后,再计算字内共包含多少方格,而附其数于后,若无方格则计为0。这样,每个汉字共有一个6位编码,重码较少,易记易检。这套检字法将汉字分为五种字体结构,体现了对汉字字形结构的独创性理解,很有自己的特色,与四角号码检字法相比,亦各有千秋。可惜的是,这套检字法只在哈佛燕京引得丛书中使用,没有更多地推广用于字典的检字,因此没有四角号码检字法流行。但它通过哈佛燕京引得丛书,仍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引得丛书一起推动了古典文献整理的科学化,推动了二十世纪传统文史研究的进展。
1980年,洪业病逝于美国麻省剑桥。次年,他的门生弟子编成《洪业论学集》一书在中华书局出版,以此表达对洪业的纪念。1996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首批书目中就有《洪业·杨联陞卷》。顾名思义,这是对洪业于中国现代学术贡献的充分肯定。从此卷所附《洪业先生著述要目》来看,洪业一生专著甚少,除了《引得说》(北平引得编纂处,1930)、 《勺园图录考》 (北平哈佛燕京学社,1933)、《清画传辑佚三种》 (北平哈佛燕京学社,1933)、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 (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52)四种之外,其余皆为单篇论文。但是,这些单篇论文无一空泛之论,且多为长篇,学术分量厚重,正是洪业一生学力凝聚之处。例如,他的论文《考利玛窦的世界地图》,长达七八万言,相当于一本专著。 《春秋经传引得序》及《杜诗引得序》皆长达近十万言。《礼记引得序》亦有八九万言, “是一篇精心结构的两汉礼学源流考,阐明了两千年来有关礼在中国历代经典的与非经典的文献记载中长期争论不休的疑难问题,考证了《礼记》及其他三种礼经《士礼》 《礼古经》 《周官》传授编订的史料问题”, “由于《礼记引得序》先发表和出版多种引得,(洪业)荣获了1937年法国巴黎铭文学院茹理安(Stanislas Julien,一作儒莲)奖金” (王钟翰《洪业先生小传》)。儒莲奖在欧美汉学界具有很高的声誉,洪业是第二位荣获此奖的华裔学者。1936年,中国学者王静如首获此奖,比洪业早一年。
作为一位学者,洪业的经历与别人颇有不同。他早年先在国内接受过中国传统家塾教育,继而考入新式中学,又入教会办的鹤龄英华书院学习。中学毕业以后,他赴美留学,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其后又获得神学士的学位。洪业一生站在新与旧、中与西的交界点上,从教育背景来看,他接受的教育是中西合璧的,他的学术研究方法与风格,也具有中西兼融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论著选题上,也体现在他对引得编纂的一套思想观念上。他喜欢采取专著规模的长篇论文形式,攻坚克难,为现代中国史学引入了一种新的范式,这是特别值得推重的。他在燕京大学执教期间,专心投入,培育了一批史学英才,其中很多人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的翘楚。可惜由于他去国日久,国内知道他名字的人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