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美、中伟股份、华友钴业,新能源车电池前驱材料哪家强?( 二 )


今后新能源电池产业 , 可以预见的技术路径是从液态、半固态 , 逐步过渡到全固态电池 。 而对于前驱体材料而言 , 固态电池依然会采用目前液态锂电池正极材料 , 且因为三元正极材料的高容量、低成本等优势 , 必然也会大量使用三元前驱体 。
需求持续增长竞争格局良好 , 结构优化行业利润率稳步提升
从产业链延伸角度 , 三元前驱体行业共有三类玩家:第一类是上游具有游钴镍锰资源及钴镍锰等盐的冶炼能力的企业 , 如华友钴业、格林美等;第二类是则是处于下游的正极材料企业 , 其布局上游的前驱体业务主要是以自用为目的;第三类企业则是专注于三元前驱体的企业 , 主要以中伟股份、科隆新能等企业为主 。
前驱体行业原材料成本因素最为关键 , 上述三类企业中 , 第一类企业因有资源或冶炼加工成本优势 , 一体化竞争优势较为突出 , 目前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 市场份额超过50%;第二类专门生产前驱体的企业主要包括中伟股份、邦普 , 市场份额为25% 。 相对于第一类企业的资源优势 , 中伟股份等企业主要靠技术实力在业内立足 。 此外 , 正极企业产能主要用于自用 , 市场份额约为22% 。
格林美、中伟股份、华友钴业,新能源车电池前驱材料哪家强?文章插图
除了在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之外 , 前驱体目前也拥有着相对较好的竞争格局 。 2019年 , 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为33.4万吨 , top5出货占比 57.5% 。 2020年前三季度 , 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68% 。
实际上 , 尽管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空间巨大 , 但从A股找到确定性投资机会却不容易 。 一方面 , 作为传统汽车的挑战者 , 新能源汽车整车价格仍不占优势 , 盈利状况并不乐观;另一方面 , 全球范围看目前仍属于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局面 , 国内造车新势力也都选择了美股上市 , A股纯正的新能源整车并不多 。
在此之前 ,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对补贴过于依赖 , 整车企业现金流普遍不佳 , 这又进一步影响了上游动力电池产业链现金流 。 此外 , 由于国内锂电池投资热潮的兴起 , 动力电池四大材料基本都处于产能过剩、技术水平又弱于国外的局面 。 如此一来 , 低端产能之间的价格战就不可避免 , 高端市场又无法突破 。 因此 , 尽管很多企业股价涨幅较为可观 , 但其经营业绩却很不理想 , 很多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 虚高的股价让人望之却步 。
此外 ,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是一个全球范围的充分竞争市场 , 企业需要具有全球性的竞争力才能够真正生存与发展 。 基于这一逻辑 , 目前已经成功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的宁德时代相比仍立足于国内市场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无疑更值得关注 。
2019年 , 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前五强中 , 中国企业占据三席 , 分别为第一名格林美(18%)、第二名中伟股份(14%)和第四名广东邦普(9%) 。 2020年前三季度 , 华友钴业进入全球出货量前五名 , 市场份额达到11% 。
格林美、中伟股份、华友钴业,新能源车电池前驱材料哪家强?文章插图
可以看出 , 目前 , 中国企业在前驱体全球出货量top5企业中占据了四席 , 这就大概率避免了国外企业潜在的冲击 , 行业集中度的有效提升也有利于后期行业利润率的稳定 。
业内专家预期 , 未来三年 , 三元前驱体价格企稳 , 产值规模将稳定上升 。 数据显示 , 2019年全球销售221万辆新能源汽车 , 对应的三元前驱体需求量约为20.72万吨;2025年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超过1000万辆 , 对三元前驱体需求将达到154万吨 , 六年内增幅高达630% 。
格林美、中伟股份、华友钴业,新能源车电池前驱材料哪家强?文章插图
三元前驱体行业主要采取成本加成的定价模式 , 即原材料+加工费+合理利润 。 一般来说 , 技术含量越高 , 加工费及利润率越高 。 因此 , 随着高镍三元占比的不断提升 , 前驱体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也将得到稳步提升 。 东方证券预计 , 2020年-2022年 , 三元前驱体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将分别达到15.84%、16.59%和1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