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友最该修的课,是白酒的前世今生

每天都在酒桌上喝白酒的您 , 不一定了解您面前杯中物的历史:白酒起源于何时?“白”字意义为何?数千年来 , 白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史地位如何?为何它曾经被名人嗤之以鼻 , 又为何如今一家独大?我们对白酒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偏见?
纵横千年 白酒曰醝
中国的酒 , 以“色”区分 , 是为一大传统:丝柳垂堤 , 饮春酒;冬寒赏雪 , 暖绿酒 。 无论是李白笔下“春风东来忽相过 , 金樽绿酒生微波” , 还是白居易脍炙人口的“绿螘新醅酒 , 红泥小火炉” 。 中国酒的颜色意象总是让人心生遐想:黄鸡白酒、金杯绿酒、玉碗琥珀 , 它们共同建构了中国酒的色彩体系 。
酒友最该修的课,是白酒的前世今生文章插图
不过 , 上文提及的“黄鸡白酒”远非现在酒桌上动辄几百数千元的白酒 。 有关白酒的演变 , 还可上溯到三千多年前 。
殷商时期中国的酒大都为酿造酒(即粮食加曲蘖发酵生成的低度酒) , 此时酒色并未有显著区分 , 往往以清、浊、厚、薄区分 。
朝代更迭 , 被曹操盛赞“天下归心”的周朝总设计师周公旦特别制定《酒诰》 , 以殷商亡国的教训 , 告诫诸侯——酒 , 只能在祭祀时饮用;酗酒 , 是一件丧失道德的事 。 (瞧 , 三千年前 , 老祖宗便教导我们 , 酗酒有失道德 , 可这个道理目前还有很多人没明白) 。
酒友最该修的课,是白酒的前世今生文章插图
酒诰 , 载于《尚书》 , 是中国第一篇禁酒令
周公想法很好 , 可执行起来难度太强了 , 中国 “屡禁不止、越禁越烈”的基因几千年未变 , 《酒诰》的颁布不仅没有禁酒 , 反而让饮酒的人越来越多、酒的品种愈加丰富:在注重礼数的周朝 , “有事而饮”叫事酒;无事而饮叫“昔酒”、祭祀专用的叫“清酒” 。 而酒也根据形态不同得名不同 , 其中有一个叫“盅齐” , 色泽呈现葱白色 , 在五齐中称不上最优品 , 亦被称为“酇(zàn)白”(意为“雪白” , 见于《周礼·天官·酒正》) 。 大约两千年前 ,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白酒曰醝(cuō) 。 ”
自周始 , 酒的颜色开始频频记于文献之中 , 此时的白酒 , 度数不过6-8度 。
白酒为贤人 , 清酒为圣人
太祖(曹操)时禁酒 , 人们偷饮 , 不说酒 , 而称“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 这意思是说 , 白酒比不过日本的清酒?
非也 。 两个称谓均与现代意义无关 。
宋代之前 , “白酒”这一名称很长一段时间 , 与浊酒等同 , 与之相对的 , 是品级更高的“清酒” 。 浊酒 , 实际上是早期米酒的一种形态 。 简而言之 , 最原始的发酵酒以及未过滤的发酵酒称“浊酒”;而清酒 , 则是酿造时间长、液体更为清澈的酒 , 为浊酒的升级版 。 (2019年 , 我曾在湖北襄阳喝过类似浊酒 , 这种色泽乳白的浊酒 , 是对传承的历史回应)
酒友最该修的课,是白酒的前世今生文章插图
2019年 摄于湖北襄阳
所以 , 今后大家在看到酒厂将历史归于魏晋时期或者隋唐时期 , 先别急着站队 , 那个时候的酒还停留在黄酒工艺的初级阶段 , 最多只能称得上是米酒 。 毕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提到的白酒釀法 , 你若一试 , 釀出的必定是带有酒糟的甜米酒 。
时至唐代 , 白酒常见于名家笔端 。 袁皓在《重归宜春偶成十六韵寄朝中知己》写道:“殷勤倾白酒,相劝有黄鸡 。 ”黄白相应的白酒黄鸡 , 意象鲜明、跃然纸上 。 二“白”诗人 , 亦将白酒写入诗中——白醪充夜酌 , 红粟备晨炊”(白居易);“白酒新熟山中归”(李白) 。 李白斗酒诗百篇、陶渊明饮酒醉卧南山 , 喝的也许都是这种类型的带渣白酒 , 这种“渣白” , 度数仍不过十度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