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图5 河南禹州白沙宋墓出土梳妆图图5宋墓壁画梳妆图可见北宋妇女所戴团冠。也许杜氏当时就是戴着这类较大型的头冠吧?为此,陈亮叹道:“方杜氏之不屈以死,犹未足难也,。独其雍容处死而不乱,无异乎子路之结缨,是其难也,不可及已!” 然而,次年官军捕贼,又乘势抄掠,永康富民陈氏二女并为执,长女为杀,“次女竟污焉。后有谂之曰:‘若独不能为姊所为乎?’次女惨然,连言曰:‘难!难!’”可见,被强暴的妇女劫后亦无生理。贞节观走向严苛,与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成正比关系。北宋时理学家便十分注重女德教育。司馬光力主女子读《列女传》、《女戒》之类,“今人或教女子以作歌诗、执俗乐,殊非所宜也。”张载女儿出嫁前,他亲为女儿撰《女诫》注释,后为许多启蒙教材收入。南宋以后理学家更关心女学用书,朱熹曾亲手校刊女教书籍,印成后四处赠人,“以广其传,亦深有补于世教。”还曾打算重编女教用书。吕祖谦在信中说:“《弟子职》、《女戒》、《温公居家仪》甚有补于世教,往在严陵刊《阃范》,亦是此意。”反对女子学诗学艺的意见在南宋似得到更多的认可。陆游曰:孙氏“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歳,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相形之下,李清照被攻击集中于传说中的改嫁。《直斋书录解题》评曰:“元祐名士格非文叔之女,嫁东武赵明诚德甫,晚岁颇失节。”《郡斋读书志》亦曰:“李氏格非之女,先嫁赵诚之,有才藻名。其舅正夫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曰‘炙手可热心可寒’。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学术界颇有为李清照辩者,其实不管清照改嫁是否为真,已证明鄙视改嫁妇女的社会舆论是真的。北宋时的烈女在南宋更得到大力提倡。鄂州江夏民妇张氏,为拒恶少强暴被割喉而死,当时“诏封旌徳县君,表坟曰‘列女之墓’,赐酒帛,令郡县致奠。”一百多年后,其墓没于荒草之中,罗愿为知州,复为其立祠设祭,祭文教育男子节欲,却强调女性应宁死不从。南宋士大夫亦积极表彰守节寡妇。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朱熹知南康军,推崇“嫠妇陈氏,守节不嫁,遂蒙太宗皇帝赐以宸翰,宠以官资,旌表门闾,蠲除徭役。此足见其风俗之美,非他郡之所及。”张九成的续弦马氏先适义乌吴氏,丈夫死后改嫁九成,九成记录马氏旧姑龚氏守节抚孤事,为其撰墓志铭,令马氏十分惭愧。宋史界一度有不少论文认为宋代妇女再婚十分普遍,理学家提倡的贞节至南宋中晚期也未改变社会风气。但一个时代的婚姻还是要看整体状况。台湾学者柳立言指出,宋士大夫妻女之再嫁不超过十例,其余五十个例子也真假参半,而有更多的史料说明名门妇女多守节。如王安石“择婿嫁媳”之事,便带有明显的攻击王氏口吻,而那条史料本身正说明再嫁的女子名声不好。此外,还应该看一个时代的总体走向,即南宋是否比北宋更重贞节。程颐力主士大夫不能娶孀妇为妻:“‘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同时论道:“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南宋后程颐名言影响极广。高宗时谢泌妻侯氏年轻守寡,曰“宁贫以养其子,虽饿死亦命也。’”元大徳十年(1306)溧陽士人外出不返,有人逼其妻私通,“妇答曰:‘饿死与病死等耳,我宁饿死,不忍以非礼辱吾身。’”终守节饿死。南宋以后出现更多的新婚或未婚妇女守贞现象。第一类是刚入门即为夫守节。如司马光后人司马梦求“母程,归及门,夫死,誓不他适。旌其门曰‘节妇’。梦求其族子,取以为后。”。第二类是许嫁守贞,如于潜县刘氏许嫁同里进士凌大渊,已请期而凌卒,刘氏守贞,立夫兄子为继子,“宝祐间,县令吕沆闻而嘉之,为表其居曰‘烈女坊’。” 第三类为未婚养子的贞女。如承节郎余祐之“生三年并失父母,(养母)顾氏自誓不嫁,鞠育祐之,乡父老上其节行于朝,未及封而死。”宋末元初是又一个烈女频出的时期。绍定三年(1230年),元军屠兴元,利州路提举常平司干办公事刘当可母王氏“大骂投江而死,其妇杜氏及婢仆五人咸及于难”。德祐二年(1276)元兵围潭州,知州李芾“阖门死,郡人知衡州尹谷亦举家自焚”。忠臣举火之际,当然不会征询女人的意见,女眷往往属于“被自杀”。元陶宗仪曾以专章记载南宋末妇女自杀殉节的故事,如蒙古兵攻入杭,“故宋宫人安定夫人陈氏、安康夫人朱氏与二小姬,沐浴整衣焚香自缢死。朱夫人遗四言一篇于衣中云:‘既不辱国,幸免辱身,世食宋禄,羞为北臣。妾辈之死,守于一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丙子五月吉日泣血书。’明日奏闻,上命断其首悬全后寓所。”又台州临海民妇王氏为抵抗蒙古兵的性暴力,跳崖前啮指作血诗于石上,据称八九十年后血字尚见。又岳州城破时韩氏被俘赴水死,练裙中题有长诗。“此诗士大夫多称道之。”又岳州徐君宝妻某氏被虏来杭投水死,题《满庭芳》词一阕于壁上。从宋至元,士大夫热心传播这些故事,为她们树碑立祠。元陶宗仪曰:“噫!使宋之公卿将相贞守一节若此数妇者,则岂有卖降覆国之祸哉!”宋祥兴二年(1279)二月,南宋小朝廷退至崖山,陆秀夫负帝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十余万人中应有不少是下层宫人。集体自杀的行为在北宋亡国时罕见,我们又一次看到北南宋的不同。董家遵曾据《古今图书集成》统计,上古至唐末烈女为90人,宋激增至122人,辽5人,金28人,元至383人,明8688人,清为2841人。董先生曰:“自周秦至五代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宋代一代则只300余年的时间,以300年比2000余年,其节妇人数反多至一倍,可知宋代贞操观念的突飞猛进。烈女的人数之演进的动向和节妇情形几乎一样。”可见,在贞节观的发展过程中,宋代是一个关键节点。笔者根本不想也不能谴责“靖康之难”中女性受难者的选择,而仅仅想揭示出“靖康耻”中难言的部分。统治者自毁江山社稷,一旦兵临城下,却只会用女色和财物换取苟延残喘,又有什么权利要求妇女为他们殉节?何况两宋战乱频仍,妇女不但受到外族士兵的性侵,而且更容易受到本朝溃兵和乱民的侮辱,加害者如此众多,以致难以防备。一场“靖康之难”,并没有提高士大夫忠君报国的境界,而为父、夫献身的观念却被女性广泛接受,使贞节观从此强化,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由历史教训可见,贞节爱国没有任何意义,鼓励女性以死抗拒性侵的说教,是非常怯懦与卑鄙的。[注:本文原题为《何谓“靖康耻”——“靖康之难”性暴力对宋代社会性别观的影响》,首发于《史林》2020年第1期。澎湃新闻经授权刊登,作者对原文做了改写,分上、下两篇发布,此为下篇,注释从略。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图像史料的宋代女性文化研究》(编号17BZS042)阶段性成果。]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 魏晋小楷,乃楷书之源泉,何谓楷书之根?
- 史林|虞云国:白居易此诗,有助于纠正后人对宫闱史的误读
- 古代历史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何被步步紧逼!
- 「佛教常识100问」第51问:何谓五蕴?
- 辽宋夏金|大宋孟皇后:三废两立、两次垂帘听政,靖康耻后高宗上位挽救大宋
- 古人|探析:宋朝文化发达,为何靖康耻徽钦二帝没有效仿古人舍生取义?
- 经验之谈|俗语“纵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何谓化骨龙?老祖宗经验之谈
- 考古盗墓|何谓“盗墓高手”?打几个洞就知墓葬年代,考古专家也自叹弗如
- 传承|如何尽展东方美? 皇后品牌:复刻经典,传承创新
- 烦恼|「佛教常识100问」第45问:何谓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