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钟书林丨陶渊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 三 )


几十年的坎坷经历 , 对人生不断的思索 , 生活的实践 , 特别是长期与劳动人民躬耕一处 , 激发了他那敏锐的思维力 , 促使他的思想得到升华 。在他的思想里产生了一个超脱于“小国寡民”又不同于“大同”社会的“桃源”世界 。可以说 ,这是他一生思想的精华与顶峰 , 是他不断对人生、对社会思索和实践的结晶 。也正因为他已不为世俗所累 , 因而他对自己的一生遭遇 , 甚至生死安危 , 都能泰然处之了 。在“死去何足道 , 托体同山阿”(《挽歌诗》)与“人生实难 , 死如之何”(《自祭文》)的豁达爽朗与自歌自吟中 , 他将自己的一生推向了巅峰 。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年四十而见恶焉 , 其终也已 。” 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 , 四十一岁归隐 , 其一生重要的经历 , 大体都是参照孔子的人生设定来践行的 , 体现了他作为一介儒生坚定的人生奋斗目标:“奉上天之成命 , 师圣人之遗书 , 发忠孝于君亲 , 生信义于乡闾 。”(《感士不遇赋》)这是陶渊明的底色 。
(作者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内容:《光明日报》2021年1月4日13版
诗词歌赋|钟书林丨陶渊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主编:孙明君(清华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