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艾灸

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 , 进行熏烤 。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 , 至皮肤红晕为度 。
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 , 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
雀啄灸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
回旋灸
【如何做艾灸】
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
扩展资料: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
《本草纲目》除记载有“白蒿”及“白艾’外,还记载有“蕲艾”(产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薪州镇) , 可入药 。此系艾的栽培品种cv. qiai , 与原种(野生种)的区别在于:栽培品种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气浓烈;叶厚纸质 , 被毛密而厚,中部叶羽状浅裂,上部叶通常不分裂 , 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最长可达7-8厘米 , 宽1.5厘米,叶揉之常成棉絮状;入药,性温、苦、辛、微甘 。?
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 , 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 , 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 。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 , 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故又被称为“医草”,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 , 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 , 走三阴,理气血 , 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 , 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它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 。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 , 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 。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 , 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
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 。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 。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 , 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
制作方法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 。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 。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 , 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 。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 , 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
1.艾炷的制作
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 。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 , 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 。图146 。
2. 艾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 , 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 , 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 。
3.间隔物的制作
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 。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 。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 , 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 。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 。药瓶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
参考资料:
艾灸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