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三大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三大重点
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呢?是否将原先各模块的制度和流程重新梳理一遍 , 汇编成册就能说优化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呢?并不尽然 。虽然,表面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还要围绕目标管理、人才管理和业绩管理三大板块,以制度、流程、表单为主要表现形式 。但在建立体系过程中,全局性、延续性、契合性往往决定着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
?人才愿景和价值观?
往往成为最容易忽视的?金子?
我们常常埋身于具体的管理制度或工作规范 , 没有停下身来抬头想想公司的人才愿景和价值观,因此这个部分就成为我们在进行体系设计时极容易忽视的?金子地带? 。
所谓人才愿景,指的是人才未来的状态,是公司对人才未来的一种期许、承诺或设想 。愿景是发展的目标,能够在员工心中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和战斗力 。愿景也是未来的指引 , 当员工对愿景产生共鸣时,才会认识到困难和挫折只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 。
因此,我们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时 , 一定要明确内部的人才愿景,我们对公司人才未来的承诺是什么?希望他们达到的状态是什么?并通过组织讨论、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形式 , 在公司上下对愿景达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时,就可以按照愿景的标尺衡量一下,我们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是否能够推动愿景的实现,是否是对未来的一种反馈 , 这有利于我们在全局性上思考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所谓人才价值观 , 指的是对?人?是非的一种判断和思维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公司的?人性假设? 。对于?人性?,一般是哲学领域讨论的话题,她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有着丰富的多面性,不同的价值假设对?人性?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 。
在管理学中,对人性假设最为著名的论断当属麦克格雷的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即人性本恶,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因此管理需要通过严苛的控制手段强迫员工工作;Y理论即人性本善,认为人的本性是具有责任感的,因此需要为人们的工作设计目标,创造环境,给予尊重 , 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应该说 , 简单的对人性做二元划分并不恰当,但是这给我们的人才价值观提出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即无论何时,请务必坚持你的价值观 。因为 , 人是复杂的高级动物,因此其行为表现并非理论上可以预知和判断 , 因此在管理中,更重要的并非你取何种人性假设,更重要的是你的冲突和矛盾中要学会尊崇和信任自身的价值理念,只有这样 , 人才价值观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站在发展的角度去审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和规范的适用性 。
文化的?凝聚和导向?作用
我们在设计制度和流程时,往往会忽略?文化?的内容 。文化是一个看似虚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能切实感受到威力的概念 。?如同人呼吸氧气一样,只有在人们缺氧时,才会突然感到氧气的重要 。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的许多方面都视为当然,只是在与异文化接触时,才会感到自己文化的独特之处? 。可以说,不管你说得出说不出你们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 实际中她就如空气一样存在于组织的各个层面 。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讲 , 最重要的就是制度对于文化的体现 。在我看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是重要的文化引导员 。在实践中,最需令人反思的并非看似不合理的制度,而是若干个与文化相悖的`?科学制度? 。在每一个标杆类的管理工具和制度背后,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作为支撑 。当你盲目地去追求体系科学性而忽略文化适配性时,你的管理制度基本上就会以失败告终 。因此,我们在设计或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时,最重要的是思量一下目前制度和流程与文化的契合度,根本上改变制度与文化不符的局面 。
文化对于企业而言 , 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协调、美化六大功能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层面上 , 要将文化无缝的契入进去 , 即通过制度让公司感知文化,又通过文化让制度充满生命力 。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常常自省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可以让公司各层面的员工代表参与到文化的讨论、建设,甚至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设计中来 。不要小看普通员工在公司管理实践中的作用,我一直相信,如果公司信息能够透明 , 问题能够公开 , 普通员工的决策并非无可取之处 。如果你的员工都是?Smart Creative?(创意精英),那就大胆的放开你的组织,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如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当中,我相信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
把握?当下?与?未来?
两者之间的平衡,注重延续性
我们在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时,经常会踏入的一个误区,即仅着眼于当下 。当然,这是一个工作常情 , 因为我们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割裂和不成系统的弊病,那么自然我们会想办法解决当下遇到的各种问题 。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很容易使人力资源管理脱离业务实际和战略发展的未来,变成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主义 。
我们必须时时牢记?业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 。因此,在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时,我们要注重把握解决当下瓶颈与推动未来发展的有效平衡 。这需要我们具备更加前瞻的视野和预判能力,在现在与未来的穿行中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
在这个时代,一切都在无时无刻的变化之中,今年我们成功的经验也许就是明天失败的原因;今天看似无法解决的瓶颈也许一个晚上就变成稀松寻常的简单计算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给未来的发展多留一些扩展的端口 。我们在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时,要将未来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甚至是经济的大势作为思量的重要因素,在合理解决企业战略与精准找寻业务难题的基础上 , 为公司发展的明天做好管理和人才储备 。
管理令人担忧的一个问题就是?朝令夕改?,这是典型只考虑现在不考虑未来的恶果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要避免这个问题,要注重管理机制的延续性,既能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又可以指导未来工作,同时还不能与公司总体的管理系统产生分歧 。因此,我们在设计体系时,不妨经常性的停下来想一想,未来会怎样,我们的扩展口留得是否充足,我们员工的能力和意愿是否敏捷,我们的机制是否简单快速 。想必未来,只有更快适应、更快成长 , 甚至是更快预知乃至创造未来的管理生态才有一席之地 。
不得不说,设计或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一个相当考验我们功力的工作 。她不仅需要我们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我们有宏大的知识结构与精准的判断眼光 , 这给我们划出了一条异常辛苦的漫漫长路 。我一直认为,做好这份工作的基础是一套完整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这个结构里,有人生智慧,有哲学方法 , 有历史积淀 , 有管理预言 , 只有知识具备综合性,才有可能产出系统性的成果 。
管理和实践永远是硬币的两面,即有区别又密不可分,知识只有转化为问题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上升到智慧,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格局的人!
;
人力资源转型-如何成为效率专家1企业在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时注意如下几点要领:
第一 , 力求简洁可行 。具体来说 , 一是方案不必过分追求先进性、科学性 , 二是方案不能太烦琐复杂 。如行为指标考核法 , 指的是用文字对典型的行为进行描述,并分级,由上级比照着行为标准进行考核 。应该说,这种考核方式属于人力资源的前沿课题 , 难度较高,对考核者的要求也很高,以笔者的观察,国内的大型企业、成熟企业尚难以采用 。
企业始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定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持续过渡、调整、完善、优化,试图一下改革到位,以最先进的方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显然是不可行的 。而且 , 从实施的角度来看,倘若如果推行太先进、过于烦琐的方法,则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效果,这将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心目中的形象,会对方案进一步推进带来麻烦 。
第二,平稳过渡 。在未建立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中小企业,多数岗位的员工可能一直以来都享受的是固定薪酬 , 而且各部门、岗位之间的薪酬水平没有拉开,如果变革过于猛烈,前后差别很大 , 则不易让员工接受 。
第三,从局部入手 。这里的局部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从人力资源的某个模块入手,二是指从一部分员工而非全部员工入手 。这体现了首先抓住主要矛盾的思想 , 在引入一个系统性工程的时候应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一方面,从人力资源的某个模块入手 。如果推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提升,那么可以考虑以岗位管理体系的优化为突破口,因为这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特别是薪酬和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 。若要使工作更为扎实,则可以借助流程优化和梳理的工具,对岗位管理体系进行优化 。如果企业当前在经营或管理方面有较为突出的矛盾,例如应收帐款比例过高、部门配合不默契等 , 则可从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开始 。第二方面,从一部分员工入手 。一般而言,主要指的是各部门负责人(中层) , 也可以包括销售等岗位员工 。对人力资源基础较为薄弱、员工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尚很肤浅的中小企业,全面推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相当的难度,故可以先对部门负责人的薪酬、绩效进行优化,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待这部分管理者已经掌握了人力资源的方式方法以后,再于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效果更佳 。
(三)优化岗位管理体系
尚未建立起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中小企业,在岗位的管理方面常存在如下问题:一,缺乏明确的岗位设置或岗位的工作职责不清晰;二 , 人岗不对应或人岗不匹配;三,混淆了岗位与工作,将工作误认为岗位,致使企业岗位过于细分,不便管理 。
若要解决此类问题,则需组建一支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为主、各部门有关员工参加的岗位管理优化小组,一一针对各部门进行优化 。优化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
第一,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主要的工作内容,以此主要内容确定岗位设置 。
第二,明确关键岗位的任职资格 , 抓好关键岗位员工上岗的资格审核 。
第三,实现人岗对应 , 明确每个员工的岗位 。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中小企业仍应有所区分:对于规模相对较大、正在向大型企业发展的中型企业来说 , 岗位管理应注重规范性,即应以岗位为导向,首先根据流程的要求确定岗位的设置 , 然后再将合适的人员放到岗位上;对于规模相对较小、成立时间不久、处于迅速成长期的小型企业来说 , 岗位管理应注重灵活性,即同时以岗位、人员为导向,可以考虑结合企业现有人员的能力素质特点,设置一些个性化的岗位,也就是说,对于此类企业来说,“因人设岗”是不可避免的 , 应找到“因人设岗”和“设岗找人”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
(四)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我们一般把绩效管理体系归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范畴,但是如果仅具有人力资源知识,是无法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在中小企业尤其如此 。这是因为若要设计合理的绩效管理方案,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有着深入的了解 。
我们一般把绩效管理体系归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范畴,但是如果仅具有人力资源知识,是无法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在中小企业尤其如此 。这是因为若要设计合理的绩效管理方案,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有着深入的了解 。
在中小企业推行绩效管理,提供如下的方法:
第一 , 从部门考核体系的建立开始 。通过多次咨询项目的实践,总结出一条经验: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 , 一次性将绩效考核推进至公司全体员工 , 难度极大,效果不佳 。故应从部门考核体系的建立开始,待推行一段时间后再考虑向下推进 。而且,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 岗位的概念尚不明晰,更难以一步到位了 。
此外 , 在去过的很多企业,各部门间配合不默契导致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正是部门考核或曰一次分配不合理 。由此可见,建立对部门的考核体系应该是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第一步 。
第二,考核方法以KPI(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考核法为主 。中小企业始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力求简洁可行 , 在此推荐使用KPI和标准考核法也正是出于这一考虑 。考核方法一般包括KPI、标准考核法、工作任务考核法、行为指标考核法和能力素质考核法等 。在这些诸多的考核方法中 , 行为指标考核法、能力素质考核法属于高端方法,不适宜在中小企业推广 。KPI的订立较费时间 , 具有一定难度,但一旦确定下来以后可以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而标准考核法则可以直接套用企业现有的规章制度 。所以,这两种方法较适合中小企业 。其中 , KPI较适合于对部门作考核,标准考核适用于对个人的考核 。
在这两种方法之外,也可以酌情考虑采用工作任务考核法,但应注意控制应用范围不宜过广 , 可以在某些关键岗位、关键事件上采用,而不必全面铺开 。
第四,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力度不宜大 。理由前文已述 。
(五)优化薪酬管理体系
在考察了多家企业之后发现 , 尚未建立起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常存在如下问题:一,纵向大锅饭被打破,但横向大锅饭依然存在,例如所有的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均在同一水平 , 几乎没有差距;二,没有明确的薪酬结构;三,薪酬的确定较随意 , 谈判工资制员工比例过高,导致薪酬体系缺乏系统性;四,薪酬调整没有科学的方法 , 随意性大 。也许某中小企业未必全部囊括这几点,但一定可以找到其中的一点或几点 。在中小企业建立薪酬管理体系 , 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上述的这些问题 。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第一,从岗位管理体系优化开始 。岗位管理体系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对于薪酬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在咨询过程中发现,一个不规范的岗位管理体系将会给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带来极大难度 。以华中地区某中型制造企业A为例,在进行薪酬体系套改的过程中,项目组和客户高层发现,很多矛盾总是很难调和,无论如何调整岗位级别、薪酬水平 , 都仍然不能避免如下情况:同一岗位的员工,有的薪酬增幅巨大,有的却增幅极小甚至会为负 。也就是说 , 薪酬体系的改革无法体现“平稳过渡”的原则了 。但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 , 问题并不出在薪酬管理体系本身 , 而是因为人岗不匹配,即任职资格要求很高的岗位却由能力素质相对较低的员工充任 , 此类员工过去一直拿着较低的工资,大家也平安无事,但一旦推行“同岗同酬”为基础的岗位绩效工资制 , 则矛盾便暴露出来了 。所以说,企业推行薪酬改革,必须花大力气优化岗位管理体系,进行岗位清理 , 特别是实现人岗对应 。
第二,适当压缩薪酬级别,打破横向大锅饭 。横向大锅饭是很多企业都存在的现象,也是优化薪酬管理体系首先必须打破的 。具体的方法是以岗位价值评估为基础,参考外部市场水平 。打破横向大锅饭还应根据公司的薪酬策略 , 即向关键岗位倾斜,例如制造业的研发和销售 。
在理想状态下,根据岗位价值评估结果所推出的薪酬级别往往过细过多 , 对于管理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直接套用这一结果将会激化矛盾 。因此,可考虑采取较少的薪酬级别 。例如,评估结果中中层正职的级别即有5、6级 , 普通员工有10余级,则分别可以调整成3级和6级,以消弭矛盾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岗位相对较少,也具备压缩薪酬级别的条件 。
第三 , 控制谈判工资制员工的比例 。对于初创期企业来说,可能大部分员工都是谈判工资制,企业的薪酬也并没有一个体系的概念 。但是随着公司规模逐渐做大,人数增多 , 仍然沿袭原来的做法已经无法跟上形势,必须把尽可能多员工的薪酬纳入公司统一的体系,逐渐减小谈判工资制员工的比例,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
第四,建立绩效和薪酬的关联 。一方面,要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于季度绩效工资的确定 , 另一方面,要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于员工薪酬的年度调整,以解决过去薪酬调整过于随意、缺乏依据的现象 。
在岗位、绩效、薪酬之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包括培训、职业发展等其他模块 。实际上,在解决了基础性的岗位、绩效、薪酬问题之后 , 秉持中小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几点要领,再搭建其他各个模块,就是顺水推舟的事了 。
第三 , 考核周期为季度+年度 。若以月度作为考核周期,对于一个人力资源基础薄弱的企业来说 , 无疑太短了,甚至会使有关部门和参与考核的全体员工应接不暇、不胜其烦,对考核产生逆反心理 。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可以季度为周期进行日常考核,同时年底时结合年度总结开展年度考核 。此外,对于销售、生产等业务部门,可以酌情缩短考核周期 , 以体现考核业绩导向的及时性 。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当我读到戴维尤里奇关于效率专家这一篇章的时候,我第一个感觉就是为什么要提效率专家这一说法,效率专家究竟是什么?它的路径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效率专家?
一、效率专家概念
顾名思义,效率专家就是如何让人力资源效率提升,而方式方法就是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这一概念来源于美国,是指彻底隔绝原有的制度流程,重新构建符合公司业绩飞速成长的业务流程 。那么在本书中,我们也是需要通过流程再造的方法去构建我们的人力资源流程 。
但是 , 在这个HR流程再造中,我们究竟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呢?或者效率专家需要变化成什么样的角色呢,第一是要组织现有人力资源流程的梳理和变革,通过本部门的流程梳理,筛选出无效或者无法增值的流程,进行流程改造 。另外要积极参与公司业务体系流程的梳理改造 。我原来在九鼎的时候,主导参与的公司质量体系改进,应该是属于这类变革 。但是我们建立改进领导小组,我任变革办的副主任,正主任为我们的总经理,但是从整体的策划、实施、评审、改进,均由我组织设计,质量部经理因为组织能力问题 , 处于配合状态 。从前期目标的确定,管控点的梳理 , 流程的定位经过前期一个月的不断沟通,最后半年内 , 完成了质量手册、二级文件、三级文件一百多份文件,涵盖了所有质量体系的内容,从那以后,我对于整体运营的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 。假如大家真的想主导价值链或者流程再造的话 , 我建议大家把ISO9001或者TS16949或者其它相关的体系,研读学习一番 , 对于融入业务有非常大的帮助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我当时误打误撞地完成了大师说的流程再造的,成为了效率提升的主导者 。从那以后 , 我对于各中高层的业务能力判断 , 直接深入到了体系层面,不会再局限于主观判断,真是收获颇丰 。
二、效率专家路径
刚上面举例说明了我们效率专家的角色是流程再造和组织流程再造参与 。但是究竟怎么做可能大家还是迷迷糊糊 , 我再细细搬运知识如下:
2.1如何进行HR流程改造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三大重点】
废话不说,直接上图